“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中国人的“问天”梦再启征程。从1956年航天事业正式开创到如今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世界的不断惊叹中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成就斐然。1970年4月24日,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遨游太空时,陕北黄土地上,一个18岁的青年,正仰望天空。“我当时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听到了发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东方红一号”总装的历史图片前,深情回味当年情景。10月17日,当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时,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了贺电。
满心喜悦祝贺和问候。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创建之始就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核心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被“一概封杀”,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管经受怎样的挫折和失败,广大航天人始终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也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一声祝贺和问候的背后,满含习近平对广大航天人的敬意和取得新业绩的喜悦和自豪。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身体力行地以实际行动来表达他对航天事业的重视与支持。2013年6月11日,习近平亲自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执行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壮行。在飞船发射成功后,他亲近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他向代表们表达了激动和喜悦:“今天,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准确入轨,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高兴和激动。”13天后,他到北京航天飞行测控中心,与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他说:“你们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2013年12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深夜传来捷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专程前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了实况。
肯定载人航天工程新成就。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30天,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从2003年的神州五号到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短短13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越位赶超的步伐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经过60年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辉煌成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份成绩单吧!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发射十一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累计12人次顺利往返太空;探月工程圆满完成“绕”“落”目标;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全面建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诸多领域填补国内空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施236次发射,现役火箭成功率达97.5%,成功发射各类卫星300余颗;在轨卫星达170余颗,初步建成由“通、导、遥”三大卫星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骨干体系;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100余项合作协定,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54次国际商业发射,向9个国家出口11颗卫星、提供12次搭载服务。在包括100项产品技术指标和27项经济指标的航天强国指标中,目前中国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指标有三分之一。产品技术指标中,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等一些主要指标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指标有一半的经济规模指标已达到。中国已经进入航天大国的行列。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在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如今,我们的目标已定下时间表:到2025年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
殷殷勉励寄期望。习近平在贺电中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中国的航天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离航天强国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仍存有“硬伤”,如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尚需时日,卫星的一些重要零部件还需进口,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较欧美略低等。随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与方案深化论证的批复立项,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航天重大工程即将启动实施,中国的航天事业仍然在“路上”,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续奋斗。2016年3月,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说:“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在发展航天事业的征途中,中国人将继续抒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作出“中国贡献”。(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