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谁剥夺了13岁清华神童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高智强

发稿时间:2013-08-23 11:44:22 来源: 大江时评 中国青年网

  高智强

  来自山西河曲的范书恺是今年清华大学年龄最小的新生。1999年12月24日出生的他,5岁直接上小学四年级,7岁上初中,如今13岁就考入清华。许多人称范书恺为“神童”,范书恺并不认同。他说,自己是一名普通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他只是上课听讲,然后反复练习。5岁之前,父母在家辅导他的学习。“其实4岁的时候,爸爸就想让我去上小学三年级。因为我做过三四年级的测试题,得的分数都挺高的。但是校长不答应,认为4岁的孩子在楼道里容易磕着碰着太危险。”清华校长陈吉宁见到这位少年时,也“大吃一惊”,并评价其“少年老成”,能从他接受十多位记者的轮番提问时感受到这一点,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既谦虚又有主见。(新京报8月22日)

  清华校长一句“少年老成”对今年本校刚刚入学的神童进行了评价,听起来“少年老成”的评价对一个小少年来说是一种赞许,或许本人和家长都会喜上眉梢,可笔者恰恰对此持不同观点。

  13岁的年龄正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小小少年,这位神童这几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忽悠一下就过去了,过早的踏入大学校园,又将过早的踏入社会。一个13岁的孩子,被家长刻意培养得象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从长相到语言方式,都已经与一个13岁孩子离题万里,也难怪连见多识广的清华校长看到,都大呼吃惊,并感觉“少年老成”,这样的“神童”其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消失到哪里去了?谁给他剥夺了?

  记得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有过少年班,几十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诸多“神童”。可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默默无闻,没有取得过令人期待的成就,更不用说社会贡献了,有的神童甚至半道辍学。

  中国有句老话叫“拔苗助长”,形象的说明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这样的神童产生其实是一种悲哀,人为的抹杀了人的天性,让一个孩子提前丧失或结束了本应该享有的快乐童年。其实符合自然的东西才是科学的,人类的成长过程同样如此,“神童”现象,某种意义上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一种怪胎,不仅不可能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反而误导了社会关于教育的本质。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培养应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不要过早的办孩子不应办的事儿,笔者期盼这样的神童还是不出的好。

原标题:13岁清华神童少年老成,可喜还是可悲?
责任编辑:张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