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还有多少篮球架会倒塌伤人?

范德洲

发稿时间:2013-04-12 07:32:53 来源: 红网 中国青年网

  4月9日中午,井冈山大学2012级教育本科1班学生虞沃艺航正在为即将开始的班级篮球赛做准备。一次上篮练习时,他双手吊拉住篮筐,未料篮球架突然间向前倾倒。沉重的篮球板边沿砸中虞沃艺航的颈部,随后的紧急抢救也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4月11日新华网)

  悲剧发生的当天,NCAA(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男篮决赛在大洋彼岸上演。对此,著名篮球评论员徐济成在微博里说:“NCAA男篮决赛同一天同一时间,井冈山大学一学生因篮球架倒塌被砸死亡!这可能就是中美篮球差距的根源?”也许,这位评论员的评价,有些以点代面,不过,这倒塌而伤人的篮球架,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校园体育,已经“孱弱”得与这篮球架一样,不堪一击了。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在国内,因篮球架倒塌引发的校园悲剧屡屡发生。2004年一名少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篮球场打篮球时,被倒塌的篮球架砸中不治身亡;2008年,呼和浩特市一初中生被篮球架砸死;2011年,江苏省昆山市一高中生,躲闪不及被倒下的篮球架砸中离世;2012年,海南省东方市一小学生因被学校操场倒塌的篮球架砸中丧生……篮球架,原本是体育器材,现在竟然成了置人于死地的凶器。这样的惨剧,为什么在校园中屡屡发生?

  表面上看,这是篮球架的腐烂脆弱导致的,然而,篮球架显然也是受害者,它根本就没有得到过及时的加固与更新。记者了解到,倒塌的篮球架是户外移动型球架,底座填充的是几块水泥预制块。这副篮球架已经使用了近十年。学校在今年开学时已经将更换篮球架纳入了计划,但不幸的是意外却发生了。十年一副篮球架,这可能正是我们校园体育的写照。事实上,校园体育设施的欠缺,已经成了校园特别是中小学校园的不能承受之痛。《四川日报》就报道过,寒假期间,不少家长打进《四川日报》热线“诉苦”:学校布置寒假体育作业,让孩子在寒假期间每天锻炼1小时,并让家长监督,每天签字认可。这本是好事,但马上要开学了,体育作业却难以完成。原因为何?一是孩子很难找到锻炼场地;二是很多体育器械普通家庭都没有。而最为惨痛的悲剧,当属2005年发生的“山西沁源11·14特大交通事故”。因为缺乏操场,沁源二中便组织学生在公路上跑操,结果,一场导致20多名师生遇难的车祸震惊了全中国。

  为什么校园的体育设施如此欠缺?这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当今的教育,已经将“德智体全面发展”折腾成“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体育,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一点,只要我们却看一下中小学校园就会清楚,一到毕业年级,体育课就会被直接取消,而代之以各种文化课。如果我们扩大范围,则会发现,这种现象,在校园之外也同样存在。2012年9月7日,《中国青年报》就报道了“巢湖体育中心变菜地”的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设施,自然无人过问。另一方面,这类悲剧的发生,从根本上说,还是与我们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到位有关。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廖晓淇就向媒体表示,全国范围的学校体育设施达标水平非常不足。一边是各地为举办大型赛事兴建的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大、规模大,但赛后使用率普遍比较低,受益范围很小;另一方面却是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大中小学生找不到锻炼场地。

  众所周知,发展学校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悲剧的发生,提醒着有关部门加强校园体育的安全监管和投入。而在现有条件下,加强检查,确保篮球架倒塌伤人的悲剧不再发生,则是校园的当务之急。

  文/范德洲

责任编辑:张晓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