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改革的浪潮声中,撤销、合并的部门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转型改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人员之多,历史罕见。然而,没有一个部门的撤销,会象铁道部一样,受到如此多的的关注,承载这么的期待。
现在,铁道部终于在公众的关注和期待中,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正式公布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虽然行业管理职能没有因此而消失,它会伴随着部分职能转入交通运输部而继续存在,但是,那个时刻透露着强悍、散发着野性的“铁老大”面具,已经不得存在了。公众也不再需要把眼睛整天盯着“铁老大”,看他们的脸色,看他们的眼神了。
关键在于,铁道部的撤销,能否真正承载起公众的期待,将公众的期待化为现实,化为改革的新的动力,推动铁路事业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并为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
众所周知,铁道部一直被认为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是不是最后一个堡垒,当然需要作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铁道部绝对是最为坚挺、最为牢固的一个堡垒,且这个堡垒散发着强大的霸气和不可一世的傲气。
说实话,对铁道部,公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恶意。公众所以如此关注铁道部的撤销,并希望能够在机构改革中,尽快撤销铁道部,盖因铁道部在运行、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充斥着太多的计划经济元素,让公众无法在这样一个以服务为主部门中,享受到与其他服务部门一样的服务。很多情况下,只能在利益受损中接受“被服务”。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由于铁路部门始终按照计划经济的一套进行运营和管理,投资与决策,因此,在大量占用社会资源的同时,运营效益却十分低下。特别是以负债为手段的盲目扩张,不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投资损失也十分严重。其中,画地为牢式的投资建设,更是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投资数额大、损失多、质量差的问题,且引发了一系列的贪污腐败案件。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一条路不存在预算冒算、预算严重超标的问题。这方面,从国家审计署对铁路基建工程的审计中也可见一斑。
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管市场经济的铁路,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建市场经济的铁路,不可能不出现问题,也不可能讲经济效益。公众希望铁道部赶快撤销,与铁道部的计划经济意识太强、计划经济思想太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仅如此,在上一轮的大部制改革中,原本以为,铁道部会和其他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一样,进行职能整合、政企分开,并纳入到大交通一起管理。但是,实际执行结果,铁道部不仅没有撤销,反而职能进一步强化了。尤其在投资功能方面,已经强化到历史最高水平。短短的几年时间,铁路行业的负债就翻了几番。
有人说,如果没有前几年的大力度投资,中国的高速铁路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铁道部这几年做得相对较好的一项工作。但是,如果没有铁道部,这项工作就不能开展了呢?中国的铁路建设就会停滞不前呢?显然也不是。
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这几年铁路建设速度加快,投资力度加大,也不完全是铁道部思想解放,与整个投资环境的变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整个中国都进入了投资扩张阶段。所不同的是,铁路建设的步伐更快,投资力度更大而已。而铁道部在规划铁路建设项目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没有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很多投资,本可以更有序、更规范、更有计划一些。尤其是投资质量和效率,可以说与投资速度与规模是不相协调的。
有人分析,铁道部所以在第一轮大部制改革中没有撤销,与当时的部长刘志军能量太大、势力太强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这样,那就更不应该了。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哪个部门应当撤销,哪个部门应当保留,哪些职能应当强化,哪些职能应当弱化,应当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工作的需要,而不是看哪个人的作用。纵然刘志军再强势、再有活动能力,也不应当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个人意志能够左右一个部门的留存,左右一次改革的深入,那只能说是改革工作的漏洞和遗憾。我们宁可相信铁道部的保留与刘志军的个人力量没有关系,但是,铁道部能够坚强地“活”到现在,也不能不说是第一轮大部制改革的一个缺憾。
而公众强烈期待和希望铁道部撤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铁路行业是一个垄断行业,一个将行政职能和企业功能混合在一起的垄断行业。也正因为如此,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高低,公众没有话语权,而只能发发牢骚,说说难过话,只能期盼着改革能将这样的体制打破,将垄断打碎。
现在,铁道部终于撤销了,也终于政企分开了。但是,这次改革,能否真正朝着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能否真正承载起公众的期待与希望呢?当然需要靠时间来检验。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迈出这一步,总是一种进步。
眼下,改革的呼声很高,改革的目标也十分明确。铁道部的撤销,可以说是在改革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需要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和重视的是,撤销铁道部,只是铁路改革的开始。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如如何加强铁路的运营和管理、如何进一步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改善运输条件、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等。因为,将铁道部的行业管理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以后,公众对交通运输部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会给予更大的关注与期待。而就目前交通运输部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来看,很多地方也是很不尽如人意的。别的不说,仅就公路收费而言,交通运输部就堪称不作为。如果再加上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大案要案频发的问题,对铁道部的行业管理职能划归交通运输部,也会让公众心存担心。
改革只是一种手段,改革的目的能否达到,关键看改革后的效率与水平、质量与效益,看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怎样的利益和服务。如果仅仅满足于撤销铁道部,仅仅满足于铁道部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那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与突破。
这既是经验,也是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