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陈永洲事件诠释法律面前没有"无冕之王"

朱永华

发稿时间:2013-10-28 07: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现经公安机关查明,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受人指使,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间,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大量失实报道,多次收取他人提供的"酬劳",致使中联重科声誉严重受损,导致广大股民损失惨重。陈永洲的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公信力。新快报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连续发表多篇该记者署名的捏造事实的报道,严重失职,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据10月27日《新华社》)。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事件给所有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敲响一记警钟。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无处不在的利益角逐,让被誉为"无冕之王"的记者职业也面临着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与利益诱惑的权衡与挑战,在时下人们的心目中,记者不知是有着特殊的舆论话语权,更是维护法律正义的代言人,也正因为如此,公众向来对传统媒体和媒体记者充满着很强的信任感,只要传统媒体刊发的新闻、消息,几乎没有人怀疑其真实性,即便偶尔出现报道失实,负责任的媒体也会很快进行更正并致歉,也正因为传统媒体捍卫新闻真实和富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陈永洲因批评中联重科而被长沙警方"跨省刑拘"的消息一传出,人们立刻在为陈永洲"鸣不平"的同时,也对长沙警方的这一做法提出诸多质疑,但现在看来,陈永洲被刑拘不仅不"冤",长沙警方也完全是在捍卫法律。

  显然,陈永洲不仅违反了法律、涉嫌犯罪,更"出卖"了一直关心和支持他的《新快报》,以及所有一开始"同情"他的媒体和很多社会人士,陈永洲被刑拘3天后《新快报》用头版呼吁长沙警方"请放人",这在中国传统纸媒历史上恐怕还是首例,很多社会人士包括某些法律界专家学者也是在媒体发表同情陈永洲"遭遇"的文章、评论,质疑警方的所为,尽管这些做法现在看起来有些仓促,是"哭"错了人,但事实上这些做法能付诸实施并展示出来,既说明媒体和社会大众对正义的支持,更说明我们社会的法治环境和舆论氛围有了很大进步,是陈永洲违反新闻道德操守和贪婪心理,辜负了信任和支持他的《新快报》,玷污了社会大众对媒体记者的正义感情。在真相大白之际,中记协的谴责和《新快报》很快做出的致歉也体现了媒体负责任和尊重法律的态度。

  法律面前没有"无冕之王",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让新闻领域也已不是"清静之地",出现极个别记者借采访权敛财违法甚至犯罪也是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可奇怪;但是,所有媒体都应当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不仅要对旗下的记者关心和信任,支持记者履行正常采访尤其是批评报道的正义监督,更要强化对记者的自律和素质教育,对涉及商业利益的批评报道一定要慎之又慎,对新闻真实性来不得半点含糊,陈永洲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在没有实地采访甚至在没有执笔的情况下,就同意将涉及诋毁企业声誉的"外来"稿件署上自己的名字交予报纸刊发,而报纸编辑审核人员也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就"照单全收"并与发表,媒体对自己记者的信任不是问题,但"感情"绝不能取代新闻真实的严肃性,应当说,中记协对《新快报》"严重失职,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认定既是一针见血也是客观事实。

  法律面前不能有"无冕之王",陈永洲对中联重科一系列捏造事实的报道,给中联重科造成惨重损失,有媒体报道,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联重科A股股价从10.44元/股持续下跌至被腰斩,最大跌幅一度达52%,市值最大蒸发约340亿元。中联重科H股今年以来市值也曾跌去上百亿港元,长沙警方刑拘陈永洲之后,受舆论争议影响,AH股连续两天双双下挫,市值两天累计蒸发约32.05亿元。股民损失更是惨重,尽管陈永洲表示悔罪,《新快报》一改两天前的"坚决态度"同样在报纸头版做出道歉,但因此导致中联重科和股民的损失注定难以挽回,给中联重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同样需要时间的缓冲,媒体记者捏造事实或媒体不实报道所产生的后果虽不像"谋财害命"那样血腥,但给报道对象和社会秩序造成的破坏和恶劣影响其实比任何凶器更具杀伤力,因此,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面前不允许存在"无冕之王",最近几年,一些媒体或媒体记者经不住利益诱惑,屡屡出现有偿新闻,甚至严重违反媒体真实性原则和道德底线,以负面报道为要挟对企业实施敲诈的案例,而一些无良企业为了恶意竞争、诋毁同行,也把拉拢媒体记者对同行企业进行"负面报道"作为自己的"营销战略",不难想象,陈永洲之所以受利益驱使利用记者身份多次"批评"中联重科,损害其商业信誉,其背后注定有商业财力的支持,相信不用太久时间就会水落石出,这种明显违法的恶意竞争,只有借助某些媒体或媒体记者的身份来"合法"的实现,因此法律在保护媒体记者正常合法履行采访报道权的同时,不允许也不能给任何记者和媒体有突破法律底线的"无冕"权力,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其实,人们之所以将记者誉为"无冕之王",完全是对记者尊重事实、恪守新闻道德、捍卫法治正义和不畏权势执业精神的一种敬重和赞扬,但在法律面前,谁都无权也不能将自己视作"无冕之王"。 (朱永华)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