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民王先生为装修新房跑了几个家居建材市场。几乎遇到的每个商家都这样推介:“我们的地板是中国十大品牌”、“我们的沙发是行业十佳品牌”……记者调查发现,给出“十大品牌”称号的单位并不一样,评选单位包括某建材家居研究中心、某装饰协会、某卫浴榜组委会等。“只要给钱,都能评上‘十大品牌’。”北京一位从事了10余年地板销售的业内人士称,有些企业刚评上“十大品牌”没过几年就倒闭了。(10月7日《新京报》)
“十大品牌”已经成为很多商家们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而广大消费者购物选择品牌产品时也会看一看该品牌有没有挂上“十大品牌”的金子招牌。然而,让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想到的是,“十大品牌”,和当年的牙防组一样,都是山寨组织颁发的山寨荣誉,本身就没有任何品牌价值,属于花钱就能买到的山寨品牌。
毋庸置疑,“十大品牌”背后的实质就是难以斩断的利益链。评价“十大品牌”的山寨机构,有的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通过颁发“十大品牌”,向企业收取费用,谋取暴利。而企业明知是山寨机构,是山寨的“十大品牌”,还不惜花钱购买“十大品牌”,主要就是为了给自己品牌贴金,从而通过虚假宣传,达到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目的,以花钱买来的山寨的“十大品牌”换取产品的销售量,换取利润。
事实上消费者确实需要“十大品牌”,通过“十大品牌”辨清同一产品的不同品牌的价值和形象。但是,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像牙防组这样山寨性的“十大品牌”,不需要花钱就能买得到的“十大品牌”,而是需要真正意义的名副其实的“十大品牌”,需要凭借品牌自身含金量获得的“十大品牌”。从这个角度说,职能部门应当借助这次“十大品牌”事件,切实整治和规范“十大品牌”,还消费者一个干净的“十大品牌”。
一方面,将“十大品牌”的授牌权交由政府职能部门设立的正规行业协会组织,或者直接交由政府职能部门亲自颁布,实现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十大品牌”,不管是政府职能部门颁发,还是合法的行业协会组织授牌,都应当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颁发和授牌,杜绝金钱交易的“十大品牌”,凡是涉及金钱交易的“十大品牌”,不管是正规机构颁布的“十大品牌”,还是山寨机构颁布的“十大品牌”,都必须依法惩治,不可饶恕。
只有让真正拥有含金量的真品牌挂上“十大品牌”的金字招牌,让假品牌、山寨品牌遭受惩罚,才能净化品牌市场,才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张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