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逆城市化”假象是城乡二元体制的怪胎

发稿时间:2013-09-25 07: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些城市利用居住证制度设置学历、技能、投资等新门槛已成为普遍现象,或者存在只改变户籍、未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和福利水平的“空转”现象。而当前的土地制度使得农民难以真正“走出去”和“留下来”,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试点中,甚至出现了原有城市户籍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的“逆城市化”现象。(9月24日《经济参考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确实出现了“逆城市化”潮流。按照提出“逆城市化”这个概念的美国地理学家波恩的理解,一些城市人受不了城市病的巨大压力,回归乡村生活,向郊区和农村流动,使得城市人口在减少,乡村人口在扩张。而目前国内一些地区的一些城市人要求换回农村户籍,实现“非转农”,确实与波恩提出的“逆城市化”概念很像,显示我国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苗头。但是,只要深入剖析我国当前出现的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当前的“逆城市化”只是一种假象,是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化步伐加快的怪胎,与真正的“逆城市化”毫无关系。

  我国目前出现的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并不是一些城市人群因为顶不住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的压力,或者受不了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等城市病的压力,在城市生活不下去了,要放弃城市的生活,回到乡村生活。即使当下出现了逃避北上广的浪潮,但是这些在北上广打拼的青年人也不是要回到乡村,恢复农村户籍,而是要回到家乡的中西部小城市,继续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况且他们当中很多人本来就没有拥有过城市户籍,一直都是农村户籍。目前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只是很单纯的要求将城市户籍更换为农村户籍,至于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方式统统不改变,浙江曾出现过200多名公务员将户籍转为农村户口就是明证,这与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有着本质性区别。

  我国出现的所谓的“逆城市化”,实质上是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和怪胎。很多城市人要求换回农村户籍,实际上只是希望借助这张农村户籍身份,在城乡二元体制之下,多赚点拆迁补偿款,仅此而已。我国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按照各地实行农村开发拆迁规则,不管你家有没有土地被征用,只要你是被征地村庄的农民,就能分摊到一定的拆迁补偿款。但是,一当拆迁补偿款得到之后,这些“逆城市化”下的农民就会在制度的设计之下立马恢复先前的城市户籍,继续享受城市户籍的福利,与乡村彻底说拜拜。由此可见,当前出现的“逆城市化”农民只是暂时性丧失城市户籍的各种福利,最终还会获得城市户籍及其福利。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逆城市化”现象只是出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城郊地区的原因,因为这些地区很快都会变为城市,而不是永远只会是乡村。

  虽然我国目前出现的“逆城市化”是假象,但是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直接提高了城市化进程的成本,让其他渴望流入城市的农村人更难流入城市、扎根城市,农村人流入城市的制度性藩篱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依赖制度建设化解“逆城市化”假象,一方面,将户籍与福利脱离,对于农村拆迁补偿,应当按照土地承包者补偿原则,谁承包的土地被征用就补偿给谁,而不是实行户籍补偿原则,只要是本村户籍人口就能分摊拆迁补偿款。另一方面,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废止行政制度下的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福利均等化,降低农村人流入城市的制度门槛和成本。 (文/何勇) 

责任编辑:张晓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