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开宝马女教师”理应可持续复制

司马童

发稿时间:2013-09-11 07: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每周开着宝马车在万州区和罗田镇来回,估计这位女老师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还不够付油费哟!”万州区罗田镇办公室黄主任算过这笔账。他不明白:一个住在重庆主城的有钱人,为啥不在城里享福,反而甘愿跑来乡下受罪——要知道,光是在山路上颠簸,也要2.5个小时。(9月10日《重庆晚报》)

  毋庸讳言,新闻中说到的这位今年刚30岁的张老师,无疑是一个不必为生计担忧的“富老师”。否则的话,就很难做到一边开着宝马车,一边又来到偏远的山村小学安心教书一年多仍不“开溜”。尽管张老师坦言这么做的原因是图个空气新鲜和心境快乐,但她这种不怕条件艰苦,乐于乡村教师职业的表现,仍然值得敬佩。

  偏远难行的农村小学留不住年轻教师,即便呆上一阵,往往很快就千方百计地去考公务员,或是换到条件好些的地方。这是乡村教师的一种“通病”,但也不得不承认,倘若没有像“宝马女教师”那样的殷实家境,换了谁都得认真面对在教学条件及薪水待遇上的“双重考验”。不是说喜欢“没有比较、没有奢侈品,只有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年轻教师十分稀有,而是要做到“宝马女教师”的可持续复制,必须要有乡村办学标准的政策优待与倾斜。

  让更多的年轻教师热衷往乡村和山区跑,显然已过了“不为三斗米折腰”的片面宣扬精神鼓励之年代。只有让愿意留在基层一线的教师,即使“车来车往”,也能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宝马女教师”的可敬之举,才不会成为难得一见的孤例个案。

  这种思维,要说也算不得什么“异想天开”。知名学者熊丙奇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美国、日本等的发达国家,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其收入都要高于城市学校教师;道理十分简单,只有乡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更高,才可能吸引城市教师去任教,并让教师轮换制产生长久的生命力。

  “宝马女教师”可敬更盼可效,“可敬”源自个人品格,而“可效”靠的是强势刚性的“规则推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再次着重提到了“改善教师待遇”问题,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宝马女教师”理应可持续复制。而复制的动力则在于,一要把“均衡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显著缩小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别;二要勇于变革,让选择到最艰苦地方工作的老师,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与照顾。当教育事业的“苦”与“甜”,得到了有机协调和统一,“宝马女老师”现象的常态化、潮流化,也就为时不远了。 (司马童)

责任编辑:张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