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佛山召开了今年规模最大的“毕剩客大会”,它是专门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的毕业生前来寻找工作。然而,记者发现,有不少人带着父母来应聘,甚至父母抢着回答面试官提问。这些家长们担心孩子找工作上当受骗,害怕误入传销组织,前来把关。对此,人力资源主管们称注重求职者独立性,他们都亮出“红牌”,不予录用此类求职者。(8月25日《 广州日报》)
“毕剩客”大会作为专门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本身就是毕剩客们的“武林大会”。在这个平台上,毕剩客们应当精心准备,努力把自己最优秀一面展示给用人单位,积极应对职场遴选,迎接人生挑战。父母予以必要的支持是应当的,但也应当把握一个度,决不可越俎代庖。
然而,招聘会上一些陪同应聘的父母的“雷人”行为却让人无语,对孩子的应聘事宜,他们一一代劳,甚至抢着回答面试官提问。结果都被亮了“红牌”,不予录用!有人对此质疑为何不能网开一面,给条机会之路?其实职场如战场,本身就应当遵循择优录用,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更何况,带父母应聘的“毕剩客”其实还远未“毕业”!
其一,自信心尚未“毕业”。自立、自强、自信应当是大学生的基本人格要求,倘若“毕剩客”连起码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自信也无,必须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应聘,又有哪个单位敢招聘呢?没有社会经验,到了单位可以培训锻炼,但求职者连人生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如何应对工作上事业上的种种挑战?这种自信心尚未“毕业”的毕剩客的结局这有一个,就是被红牌罚下。
其二,独立性尚未“毕业”。父母的无原则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面对困难时,不是自己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而是祈望父母援手帮助,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性基本废掉,根本无法在越来越注重团队协作的社会中扎稳脚跟。事实上,父母的包办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人的成长总是需要在各种挑战、失败和成功中磨砺,一味地为孩子挡住各种挑战,只能消弭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停滞其前进的脚步,使孩子的独立性永远无法“毕业”。
其三,责任心尚未“毕业”。成年人应当有成年人的担当,如何从“毕剩客”变为“毕胜客”是一道人生新课题,也是“毕剩客”们的人生责任,带着父母应聘,面试全由父母“代劳”,自己则站在旁边看热闹,似乎能否应聘无所谓,这样的“毕剩客”根本就没有人生责任意识存在,其责任担当远远尚未“毕业”。
笔者认为,带父母应聘的“毕剩客”被“红牌”罚下,是给父母和“毕剩客”上了一堂深刻的社会课,父母应当从此事中吸取教训,把握好帮助的界限,与孩子一道完成尚未毕业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心”三道课程,从而确保孩子能够从“毕剩客”向“毕胜客”华丽转身,勇敢地踏出人生坚实的脚步。 (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