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施一公当选美国院士能说明什么

朱永华

发稿时间:2013-05-02 08:5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美国科学院当地时间30日消息,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当选2013年该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耶鲁大学终身冠名教授邓兴旺和陈雪梅、YangWei等三名华裔美籍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据5月1日《人民日报》)。

  值得关注的是施一公教授,这位在美国先后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双料院士”,却在2012年落选我们自己国家的中科院院士,当时就引来一片鸣不平,这次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笔者注意到,在媒体报道的网络评论中,不乏很多偏激语言,矛头显而易见是直指我们的院士评选,更有部分网友对我国中科院院士评选机制展开某些无端的“联想”,笔者不能说网友的这些评论和“联想”完全没有道理,但笔者以为,还应该用更多的理智来冷静的看待。

  诚然,要说我国的中科院院士评选机制没有任何问题似乎也有偏颇,比如说烟草院士的当选就很难让人信服,但如果以偏概全的来看待所有院士的当选都有问题,显然更不符合客观事实,比如说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抗击非典的英雄院士钟南山等等,不仅其贡献为公众所熟悉和认可,在各自领域所获得的崇高学术成就也为世界公认,而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凡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各类院士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在我国乃至世界各类科学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或拔尖人才。

  从以往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施一公参选中科院院士尽管落选,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科学成就和学术水平有任何质疑,也较普遍认为凭着施一公教授的科学成就和学术水平当选中科院院士不存在任何问题,之所以没有当选完全是事出有因,据当时的公开报道,施一公教授参选中科院院士,一是“国籍”问题,二是对国家的“贡献”,尽管中科院公开回应称施一公教授落选与“国籍”无关,但事实上直到院士评选进行时,施一公教授的“国籍”,才真正“回到祖国”,而此前他一直是美国“户口”,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票”;其次是施一公教授回国工作的时间比较短,尽管有很高的科学成就和学术水平,但真论起对我们国家的直接贡献,显然没法和其他参选院士相比,而在我们国人的观念中,无论对待院士还是其他领域的评选,大多更关注参选者以往所取得的成绩与贡献,往往不太关注某些“潜力股”,这也让施一公落选几乎就是必然,但回过头来也可以想象,假如施一公教授没有入选美国院士,或许这一切都是正常,现在施一公当选了美国“双料院士”,我们就以此来否定自己的院士评选,确实有失公允。

  当然,从施一公当选美国院士这一“事件”中,我们的院士评选确实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这些年,几乎每次院士评选都会引起一番“热议”,也说明我们院士评选机制和制度确实需要有待改革和完善的地方,但笔者以为,重要的还是观念的更新,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落选在我们评选的观念上,而不应看着是我们评选机制和制度有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当选院士年龄普遍“老化”的一个主因,如果按论资排辈,只注重对国家现有贡献而忽视对“潜力股”及学术水平的“加分”,观念不改变,中国年轻科学家“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为别国“外籍院士”,甚至流失现象都可能会继续上演。(文/朱永华)

责任编辑:张晓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