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不要误读了莫言的“没有义务”

发稿时间:2013-04-04 08: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似乎不胜各种打扰,昨日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在与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对话的场合说出这样一番话。(4月3日新京报)

  捧回诺贝尔奖,成了公众人物,也就注定了想淡出公众视野都难。莫言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的一番言论,显然清楚地表露出不愿意“被邀请”“被打扰”“被追逐”,可以安静、安心创作的心迹,但这一回恐怕还是未必能够如愿,相反却再度令自己陷于舆论争议的漩涡。

  “获得诺奖后该不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在法理上我没改变自己的公民身份,我的奖金不是从纳税人那里来的,我也没有这样的义务。”身为一个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怎能能避谈社会责任和义务?很多人则认为,莫言更应该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为唱响主旋律、提升正能量大声疾呼、振臂高呼,如此才能体现出一个名作家的应有担当。

  “有10次邀请我顶多答应1次,人经常处在身不由己中,我也不愿意来今天的活动,这个题目我也不想谈”;“获奖之后,亲戚朋友找工作打官司的都来找我,还有素不相识的人登门找我借钱,想买房子治病。也有人希望我发言,借此改变社会弊端”。显而易见,莫言所说的不想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特指的上述情况,而不是说他啥社会责任、啥义务都不愿意去尽。

  “只想安静写点东西,我也会悄悄做一些好事。”“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低调的莫言无疑道出了内心的真实、自我的真实。一个作家其优秀的作品就是最给力的呐喊,力所能及地奉献优秀作品,去洞察、触摸、影响社会,又何尝不是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而他的这种低调、务实态度,恰恰比那些稍有名气就处处发声,不管是否内行、专业,总爱出风头、当意见领袖者,更值得敬畏。(文/范子军)

责任编辑:张晓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