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必须让浪费者都有负罪感

发稿时间:2013-01-30 07: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系列评论二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根针还是一粒米,一分钱一寸布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

  这首流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可以说是每个青少年成长的启蒙篇章,犹如神圣的训诫牢固铭刻在心田。与勤俭作为“传家宝”颂扬相反的,则是被视为莫大罪过的浪费。小时候,无论是家境富裕还是贫寒,很多人都保存有因浪费挨打被骂的深刻记忆。由于自知罪过,因而甘于领打受罚,绝无委屈怨言。

  直接将浪费从道德意义上的负罪感上升到犯罪层面的是毛泽东同志,他那句“贪污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名言,长时间里振聋发聩,如当头棒喝。当然,在共和国60多年的法律中,并没有将浪费入罪的条款。但是,不能据此认为毛泽东将浪费斥为犯罪仅是激愤之词。在他老人家发动的各项政治运动中,到如今最无争议的就是“三反五反”中的“反浪费”。古往今来,奢靡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大到可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罪莫大焉。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着“俭节则昌,淫佚则忘”(《墨子》)的规律。因而,与奢侈浪费相反的勤俭节约,就成为中华民族赞誉有加、弘扬不息的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新华社一份针对“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做出的重要批示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让浪费者感觉可耻到何种程度?就是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无端浪费一粒米、一分钱,都能从内心里产生负罪感。

  如今,党中央之所以将反对浪费上升到政权兴亡的新高度来加以强调,着力狠刹,很突出的问题在于许多人在奢靡浪费上不仅丧失了羞耻感、负罪感,相反体现出一种优越感、地位感、满足感,甚至是幸福感。

  在诸多的浪费现象中,吃喝浪费无疑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在这个问题上,不用作为记者暗访,也不用探查酒店会所,只要闻到酒味菜香的地方,浪费现象可谓触目可及,遍布身旁。另一方面,只要对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中稍作统计,狠刹公款吃喝浪费的数量一定高举榜首,无出左右。连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都惊呼:出台几百个文件都管不住大吃大喝风,真是治国之败笔!

  如此败笔“败”在何处?道理很简单,败在了运动式的刮风,只闻响声的雷鸣。几百个文件犹如几百把利剑高悬空中,却没有一把落在大吃大喝者头上小试锋芒,焉能不败?在隆隆巨响的雷鸣中,让吃喝之风早就习以为常,因而更加肆无忌惮,势不可挡。

  一种歪风的兴起,必然导致正气不断被挤压,最后无以容身。当今社会,勤俭节约、勤勉持家就已经被冷落到不为人知的角落。少年儿童再也听不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声,有的只是参加各种宴会山吃海喝的耳濡目染;青年人再也感受不到“粒粒皆辛苦”的艰难,有的只是请客不撑足场子面临的尴尬;朋友间早已远离“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纯净,有的只是“感情深,一口闷”的壮举;各种社交“一杯清茶”被视为笑谈,没有三五回合的盛宴饕餮可能事情便作罢……总而言之,面子、身价、等级、交情、交易等等早已汇集在觥筹交错之中,将勤俭美德弃之如敝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必须清醒地看到,肆虐于中国大地上的吃喝浪费之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积重难返的地步。要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光靠雷声震天响,雨过地皮湿已显徒劳。那么,真让“贪污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成为铁的手段,可否是扭转局面的灵验一招呢?(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而亮)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系列评论一:

  厉行勤俭节约也得靠“实干”   

 


责任编辑:黄群雅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