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民生“量变”加速向“质变”冲刺

发稿时间:2012-11-02 16: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民生,是这十年的热词;民生数据,是这十年的亮点。  

  变化,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边--10年来,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亿万人民奔向全面小康。变化,数据很给力--与2002年相比,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倍。2004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递增21%,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07年到2011年增长20多倍…… 

  向民生倾斜是公共财政的品质,成为财政品质的属性要求“民生财政”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生,2010年,民生支出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66.3%。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约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民生是高回报的投资”,实践也证明,只要财政“给力”民生,民生就会“反哺”财政。 

  民生地位“节节高”,民生战略启新程。尤其在“十二五”期间,民生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有关人士认为,富民战略、民生战略是“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大变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个国家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保障与改善民生进入“顶层设计”,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开端。  

  民生问题举足轻重。有人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民生问题是中国经济学之根本问题。还有专家认为,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并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普遍提高,可以增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这样一来,更多的社会成员的购买力就会明显提升,我们国家的经济就会得到有效持续的拉动。这十年,“民生经济学”,有理论研究成果,更是结出喜人的实践硕果。 

  十年,弹指一挥间,民生改善进行着不懈的“量的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当改善民生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质变”才会发生,一起加油,一起冲刺。这种质变主要表现在,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时,民众“反哺”改革发展,回报社会;还在于改善民生就是解放生产力,挖潜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文/王旭东)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