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期间,科特迪瓦的部族平衡再度发生倾斜。
1960年刚独立的科特迪瓦仅有不到800万人口,1995年已达1400万,2001年达1750万,2005年达1810万,如今则估计超过2200万,其中阿肯族系比重已低于40%,沃尔特族系和曼迪族系则分别占16%和27%,两者相加为43%,反超了阿肯族系,且在此期间,科特迪瓦穆斯林人口突破40%,远远超过了独立以来历任科特迪瓦总统所信奉的、罗马天主教徒人口。
很显然,新的格局中北方已略占上风,但优势微乎其微,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变盘,因此双方为了赢得大选各显神通。
“9.19”政变瓦塔拉并未参与,而是以“受害者”身份跑进法国大使馆避难,停火后他利用这一超脱身份,一方面和族系相近的“新军”拉关系,另一方面则和已被边缘化的前博瓦尼派民主党人接触,最终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共和联盟;而巴博也没闲着,他利用自己当反对派领袖时和当时布基纳法索反对派领袖、现任总统布莱斯.孔波雷的旧交,试图分化共和联盟的统一战线。
说到这里,12月4日的一幕就不难理解了:巴博的“宣誓就职仪式”,嘉宾不是将军就是部长,这些基本上都是阿肯族系人或政治盟友,而“外宾”则只有遥远的安哥拉和黎巴嫩大使,因为周边国家大多和两个北方族系沾亲带故;瓦塔拉的“宣誓就职仪式”上有“新军”将领瓦陶撑腰,特意跑来“投诚”的索罗根本算不上“倒戈”--因为“新军”原本就是他的。说到底,尽管“双总统”都在阿比让宣誓就职,但他们所代表的,其实正是目前南北对峙的两派三大族系。
那么,科特迪瓦的明天会怎样?“双总统”的局面会持续多久?
不愿参加政变而宁肯避难的瓦塔拉政治头脑清晰,对总统府志在必得,且得到国际普遍支持;巴博实力尚厚,且相对于派系复杂的反对派,他这一边基本阵脚稳固,如果巴博执意坚持,“双总统”的局面可以僵持很久。
当然,在国际社会软硬兼施下,迫于内外交困的巴博也许会选择体面下台(此前贝尼埃和盖伊就是先例),但即便如此,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或者干脆说根本没有解决。
造成科特迪瓦由安定、繁荣走向动乱、分裂的,是部族平衡的变化,如今两派势力背后的部族力量旗鼓相当,他们在战场上杀成平手,在选票上也战成僵局,不论联合国、非盟,还是法国外籍军团的飞机大炮,他们最多可以改变政府构成,却无法改变人口结构,如此则僵局未了,隐患依旧。
不仅如此由于宗教和传统的关系,北方各族系人口出生率远高于南方,未来前者因人口的膨胀将要求更多话语权,后者则惟恐天平继续失衡,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扳正”意愿,倘如此,矛盾将更加白热化。
有没有解决之道呢?
科特迪瓦共和国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翻版,是西非最大的单一制国家,全国分19大区、58省,采用中央集权的政体,如果目前的部族僵局继续,效仿尼日利亚等周边国家,采用联邦制,或许不失为一条寻求部族间和平共存的良策。
另一条途径则是“科特迪瓦化”,这不是贝迪埃那种片面的“科特迪瓦化”,而是通过沟通、和解和对话,淡化部族概念,在不同部族中树立共同的“科特迪瓦民族”理念,让科特迪瓦成为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条途径,西非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尝试,如塞内加尔、几内亚等,有的取得一定成绩,有的则步履维艰,科特迪瓦能否走通,恐怕要仰赖当地政治家和各部族的勇气、决心和远见。
·北京出现“床上电影院” 观众称很有情调
·日本将出新防卫大纲“针对中国”
·公安部建议将卖淫女改称失足妇女 严禁游街
·小泽派扬言出走 日本民主党面临分裂
·17岁小三恨情人不肯抱着睡 拿菜刀砍其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