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小寨村等于乞丐村”更像是商业逻辑

发稿时间:2015-08-20 10: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小寨村,曾经有“全国第一乞丐村”之称。日前,北京、南京等地不断曝出小寨村的村民在地铁上乞讨,小寨村再次引起媒体关注。小寨村的村主任方俊文,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去南京准备接回发现的7名乞讨人员。可到了以后才发现,这些乞讨人员都不是他们村的,而是邻近乡镇。据了解,今年小寨村无人出其乞讨。小寨村是替人背了黑锅”。(8月19日,成都商报)

  罗斯福说过,人有四项基本自由:表达意见的自由,崇拜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除恐惧的自由。在特定历史时期,小寨村居民难忍物质匮乏之苦,行使起“免于匮乏的自由”,“全国第一乞丐村”与其说是小寨村的污点,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的印记。无论是罗斯福所说的物质自由,还是人权论中的生存权,乞丐村在特定历史时期更多是某种生存境况,与道德定性距离甚远。

  小寨村土地贫瘠,村民们在石头山上开垦土地,种上一季青稞、玉米,有没有收成全看天意。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出门乞讨只是一种求生本能。部分早期出门乞讨的人甚至盖起了楼,有的靠此发家致富。在物质诱惑面前,文明规训让位商人逐利。好在村里有人上了大学产生欺辱自觉,,从社会上吹来的耻感文化让村里人觉醒,“别跪了,小寨人,站起来”成了村里人的共识,组团出去乞讨不再叫“工作”,而是“丢脸”,可以说正是小寨村等于乞丐村的污名刺激,文化教育对村民的启蒙教化,让村民走向文明自觉,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那么现在邻村人去北京南京“广场式乞讨”,何以会说是小寨人?甚至连媒体也不加甄别的说是来自小寨村?小寨村作为“最先吃螃蟹的”,获得“乞丐村”的命名权,如今有些人把行乞做成了商机,看到了“小寨村”“商标”产生的品牌溢价。所以毋宁说职业行乞人自称小寨人,不如说用了某种众人心里自觉接受的共同商标,真正的小寨人不要当真,此社会之耻众家之殇也。在别人不以为耻把乞丐村的标签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小寨村民自感“背了黑锅”,这本身说明了小寨村的文明进步,和政府规训教化的功用。

  “小寨村等于乞丐村”更像是商业逻辑。在特定时期求取生存权的道路上吃螃蟹的小寨人,不小心拿到了“全国第一乞丐村”的招牌,一些或在生活面前自我投降,或把出卖尊严当成逐利手段的人群,把别人眼中的耻辱看成了商业招牌,只是与西方人不同的是,后者行乞时还保持体面,有的甚至通过卖艺讨好行人换取收益,而前者在经济上连身份都很模糊,在命名上更加趋同化,动辄以“小寨人”自觉,不仅欺骗经济身份而且欺骗身份底色显得毫无诚意,殊不知现在的小寨人不再以职业行乞人谋生,甚至深以为耻。没有把“小寨村等于乞丐村”做成商业品牌的逻辑,哪会有关乎生存权的行乞异化为发财手段的行为甚至现象?

  罗斯福所谓“免于匮乏的自由”,笔者更愿理解为“免于精神匮乏的自由”,把小寨村当成乞丐村的商标,背后的商业逻辑让人异化,那些欺骗市民信任同情连行乞都殊无诚意的职业行乞人,即便从此种商机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收益甚至成了土豪,可他们却是真正的乞丐,因为他们饱受精神匮乏之虞,而他们恰恰是最不自由的人群。

  小寨村再也没有乞丐,此中意义还不如精神上的“去乞丐化”让人动容,深感“被人背了黑锅”,有了这种精神上的归依,看谁还敢说小寨村就是“乞丐村”?只是精神上的“去乞丐化”,还要物质扶贫,物质生活同样了,那时才能真正去除乞丐村之污名。(程振伟)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