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时评画里有话热点聚焦持续追踪观点擂台青年观察网言网语媒体关注热论排行评论首页
斯人已逝去 大师难再得
   没有大师的年代,恐怕“学术小丑”会更加猖狂,学术沦丧、学术道德物化有可能继续加剧。这就注定了这种学术发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挺进,难以为社会提供良性精神资源和道德资源。
 
· 乡镇官员哪来的250万猎艳赎金
· 司法者绝不可“习惯性违法”
·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 造谣是恶魔的行为
· 如果季羡林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
· 季羡林为人为文,离我们如此之近
· 季羡林是“大师”们的镜子
· 热比娅原来是个老妖婆
更多...
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09-07-13 13:24:00 中国青年网
坦率地说,《华尔街日报》近年来的对华报道、评论越来越令我失望,其中有不少都带有偏见与无知。考虑它所提供的财经新闻和评论还有些价值,我仍然没有放弃阅读这份报纸。但是,此次《华尔街日报》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越来越让我无法容忍。

  从今天开始,我不再是《华尔街日报》的读者。我已经把这家报纸的网址从我的浏览器中的“书签”里删除,我还把每天通过电子邮件订阅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划入垃圾邮件。

  我将利用一切机会,请求我的朋友和同事,不要再看《华尔街日报》,也不要再去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更不要在它的网站上发帖子。我将对每一个中国同行说,请不要引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或评论。我还要对那些订阅《华尔街日报》的中国人说,不要再浪费你们的美元了。

  10多年来,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忠实读者,我每天都要阅读这个在国际上颇有声望的报纸。在国外工作时,我还是它的持续订阅者,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直到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的信箱里每天都会收到《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坦率地说,《华尔街日报》近年来的对华报道、评论越来越令我失望,其中有不少都带有偏见与无知。考虑它所提供的财经新闻和评论还有些价值,我仍然没有放弃阅读这份报纸。但是,此次《华尔街日报》对乌鲁木齐“7·5”事件的报道,越来越让我无法容忍。它不再只是以偏见和无知来看中国,而是公然站在了恐怖分子一边,成了他们的代言人。

  连日来读了数篇《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的报道,有的在文中提到维族用的是“抗议者”,提到汉族用的是“暴徒”;有的报道把暴乱称为“流血事件”,并说是由维族人抗议“不公正待遇”而引发的……我起初认为这是西方媒体的偏见所致。但8日网站上的变化,简直无法让人容忍。“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首领热比娅的头像在显著位置出现,链接的是她的文章“维吾尔的真实故事”。而另一篇找不到署名的文章的标题是“乌鲁木齐的起义”,副题是“北京镇压了穆斯林少数民族”。用不着再更多地引用这些文章里的话,因为这些胡言乱语翻译过来,是对视线和心理的极大污染。

  是的,《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们可以辩解说,这就是平衡与公正。但不知他们想过没有,如果在“9·11”事件发生后,中国某家媒体用“纽约的复仇——穆斯林少数民族对美国霸权的抗争”这样的标题,来评论这件事情,他们还会认为这是平衡、公正吗?!

  请记住,那些残忍到连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的暴徒,在哪个法治国家,用哪条法律来解释,都是暴徒,都是恐怖分子!

  阅读这些报道和评论,我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我可以忍受偏见,但绝不可以忍受羞辱。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读者愿意去阅读一份让自己感到被羞辱的报纸。《华尔街日报》可以不在乎失去我这一个读者,但我绝对在乎自己的人格和民族的尊严。

  当然,我也可以选择写文章、发帖子的方式,反驳这些报道和评论,但我觉得和恐怖主义代言人辩论,根本就是一件有损自己名誉与形象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弃阅读《华尔街日报》,眼不见心不烦,让自己的心灵更清静一些。

  从今天开始,我将对每一个不再阅读《华尔街日报》、不再给《华尔街日报》写稿的中国人说:“谢谢!” (丁 刚 )

 
编辑: 廖洁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
大学生村官服务社区 六个重大问题
社会·时政
热点评论
近期热图
持续追踪
许宗衡落马背后
许宗衡落马背后
   许宗衡的落马,说明当今中国惩治腐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我们能把贪官一网打尽吗?
· 奉劝许宗衡背后的那名女星
· 许宗衡落马带给深圳什么
· 接在瞿颖声明后的“声明”
· 许宗衡和纪委书记抢过女人?
专 题
4万亿该如何买国货
4万亿该如何买国货
   政府采购,不应该以是否国货来衡量,而是在确定的预算内,以产品的质量来衡量。
· 国货洋货 都得保证是干净货
· 保障“优先买国货”还须法制完善
· 四万亿优先买国货是尊重国际惯例
· 欲获4万亿青睐国货还当自强
· 不歧视国货,就该从政府做起
更多...
在线访谈
摇滚乐队AOK乐队访谈
不惑之年的重生——周晓欧专访
青年观察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