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时评画里有话热点聚焦持续追踪观点擂台青年观察网言网语媒体关注热论排行评论首页
斯人已逝去 大师难再得
   没有大师的年代,恐怕“学术小丑”会更加猖狂,学术沦丧、学术道德物化有可能继续加剧。这就注定了这种学术发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挺进,难以为社会提供良性精神资源和道德资源。
 
· 如果季羡林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
· 季羡林为人为文,离我们如此之近
· 季羡林是“大师”们的镜子
· 热比娅原来是个老妖婆
· 红颜祸水论掩盖贪腐本质
· “95%以上大案都有女人问题”说明啥
· 公款悼念杰克逊为何起风波
· 为何95%以上大案都有“女人问题”?
更多...
如果季羡林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09-07-13 10:09:00 中国青年网
季先生凭借4分的数学成绩,竟能跨进万千学子神往的清华大学校门,颇有“传奇”色彩。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当年教育制度配置的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内核”,季先生能否进入清华?中国又能否产生一个国学大师?换言之,如果季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胜算几何?

  2009年7月11日,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仙逝,享年98岁。一时间,季先生的生平事迹成为热点。人们再次关注先前的报道:钱文忠2007年在百家讲坛录制的12集电视讲座《我的老师季羡林》的精彩内容已整理成书……书中透露,1930年三位大家高考,钱钟书、吴晗和季羡林的数学成绩分别是15分、0 分和4分。但季羡林当年高考的第一志愿,居然还是清华大学数学系(1月21日《新京报》)。

  季先生凭借4分的数学成绩,竟能跨进万千学子神往的清华大学校门,颇有“传奇”色彩。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当年教育制度配置的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内核”,季先生能否进入清华?中国又能否产生一个国学大师?换言之,如果季先生PK现代教育制度,胜算几何?

  答案不容乐观。现代教育制度强调的是均衡发展,竭力消除偏科。别说季老数学考了4分,哪怕40分,也是严重偏科。若生在今天,恐怕老先生只有在“象牙塔”之外驻足叹息的份了。倘真如此,中国文学界便因少了季羡林,甚至是钱钟书和吴晗等一批大家,定会黯淡不少。

  由此看来,季先生等人是幸运的,他们被体制开了“绿灯”,得以绕开诸多羁绊,精微钻研。反观现代教育制度,则有些悲哀,因为即便拥有好材料,它却未必能够烹饪出佳肴。

  从今年高考的“甲骨文作文”,到“最牛满分作文”,当前的教育制度,特别是高考体制再次引发人们的深思。在高考政策的现状没有改变之前,只有突出特长而总体成绩不好的考生,恐怕难有理想出路。在媒体铺天盖地地渲染报道高考“状元”的背后,是 “分,分,学生的命根”思想的根深蒂固。

  然而,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面前,为何总有人置条条框框于不顾,大胆试水?对于偏科却有专长的考生,我们的体制为何难以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从某种角度而言,强调广博和均衡发展的教育体制走向了狭隘与失衡,曾经推动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的教育体制如同一双鞋子,只按一般脚掌的尺寸来做,不去量体裁衣。至于个别大脚,要么痛苦地蜷缩,要么勇敢地前伸,直到将鞋子穿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谈及教育时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他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

  虽然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现代教育体制仍未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进而找到因材施教的良方。在强调多元发展的今天,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与突出的个性依然水火难容。这种体制虽然发现了创造力,却缺少培养和解放创造力的主观能动性。

  记得前几年有媒体报道,日本培育出了方形西瓜。乍一听,百思不解。原来,这种西瓜生长初期就被套上了方形的模子,自然长不成圆形。

  鲁迅先生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决策者只有敢于正视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进行改革,才能不养痈遗患,避免培养出方形的“西瓜”。(朱小龙)

 

季羡林是“大师”们的镜子

斯人已逝去 大师难再得

 

 
编辑: 廖洁 来源: 荆楚网 
 
相关新闻
大学生村官服务社区 六个重大问题
社会·时政
热点评论
近期热图
持续追踪
许宗衡落马背后
许宗衡落马背后
   许宗衡的落马,说明当今中国惩治腐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我们能把贪官一网打尽吗?
· 奉劝许宗衡背后的那名女星
· 许宗衡落马带给深圳什么
· 接在瞿颖声明后的“声明”
· 许宗衡和纪委书记抢过女人?
专 题
4万亿该如何买国货
4万亿该如何买国货
   政府采购,不应该以是否国货来衡量,而是在确定的预算内,以产品的质量来衡量。
· 国货洋货 都得保证是干净货
· 保障“优先买国货”还须法制完善
· 四万亿优先买国货是尊重国际惯例
· 欲获4万亿青睐国货还当自强
· 不歧视国货,就该从政府做起
更多...
在线访谈
摇滚乐队AOK乐队访谈
不惑之年的重生——周晓欧专访
青年观察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