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卫队迎接到访元首
目前G20峰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其中欧盟倡导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美国呼吁继续刺激经济,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则主张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立国际货币新秩序。在4月2日之前,站队已经结束,各方基本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剑拔弩张(3月31日《南方都市报》)。
从根本上看,这三大阵营的三项主张都是伦敦G20峰会上讨论的话题,而只是三大阵营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目前,国际舆论基本达成共识,东道主国首相布朗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已经确认这次伦敦G20峰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刺激经济复苏?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新兴体扩大话语权?如何反对保护主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月31日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前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表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切实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提振民众和企业信心;二是要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刺激举措,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实现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三是要努力抑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减少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害;四是要按照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推动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改革,避免类似危机重演。基本上也是针对上述四个方面提出中国建议的。
对于欧洲大陆、美国和中国等新兴市场体三个阵营在应该优先解决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在此次峰会上不可能完全达成共识,但是,客观地说欧洲大陆的金融监管优先论和美国刺激经济优先论将成为此次峰会讨论焦点。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国际社会舆论较多,但是,监管不严是导致危机爆发原因之一,已经达成了共识。因此,改革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建立一个国际性的超权威监管体系是当务之急,是防止危机再次发生的关键。这样一个全球性、国际性监管体系,最为适合在占世界GDP80%以上的20国峰会上达成共识、协调一致、讨论决定。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国际金融市场仍处于动荡之中,全球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美国提出的优先继续刺激经济主张也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需要各个国家协调一致、共同行动的。但是,笔者认为,正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要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经济刺激举措,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实现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刺激经济不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而且是各个国家的迫切要求。就是没有G20峰会这样的形式,各国针对本国情况也会采取刺激经济的政策。而不像国际金融超级监管体系的建立,必须由G20峰会上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才能决定。
至于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体国家提出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创造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问题,现在看,不是伦敦峰会讨论的主题。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在回答《华尔街日报》就此问题提问时说:“我认为在20国峰会将要讨论的所有主题中,我们不会就在现阶段是否应建立全球货币的问题花费太多的时间。”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问题是一个理想目标、远景规划,而不是旨在解决燃眉之急的G20峰会上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G20伦敦峰会上,中国必须防止欧洲大陆、美国两大阵营盯住中国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放。一是可能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问题,要求按照各个国家外汇储备规模比例出资IMF份额;二是可能要挟外汇储备大国肩负应对金融危机的更大责任,更大规模地面向世界使用外汇储备。布朗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的一番话语很耐人寻味,他说:“事实上,我认为更迫切的问题是你是否能说服目前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让他们相信实际上存在一种更好的办法。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持有这些巨额储备基本上就是浪费,而不是保护他们不再陷入未来的危机。普遍的看法是,我们在全球各地共有7万亿美元的储备,爲了达到金融稳定的目的,我们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半。其余部分实际上可以更有效地用于推动你所在经济体的增长。”因此,中国既要积极配合国际社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世界尽快恢复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必须在符合自己最大利益情况下使用,当然既符合欧洲大陆、美国等国际社会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最大化最好。
本栏目所刊稿件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国际在线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