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百年老站彰显别样的“历史情怀”

发稿时间:2016-11-01 15:30:0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为配合京张高铁北京北至清河段引入北京铁路枢纽工程施工,从今天起,北京北站、清河站、清华园站停办客运业务,这也就意味着清华园这个百年老站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市民专程赶到清华园站拍照留念,有人专门请假从河北廊坊过来瞻仰老车站,甚至还有市民乘坐火车感受。(11月1日 《京华时报》)

  燃烧的青春渐行渐远,流逝的光阴不复再回,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脑中不停地激荡。也许“情怀”本就是一种超脱本我、感受幸福的唯美境界,不同经历必然品尝出相异的滋味。即将停运的清华园火车站,不仅直观展现了中国铁路百年的发展历程与时代风貌,也承载了一代人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百年老站就似一缕乡愁,根植于人们的心间,镌刻出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文化基因。

  个人情愫与文化传承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点毫无保留体现在了民众对于它的眷恋之情上。百年火车站,定格了太多“一声汽笛泪已断,挥手作别远行人”的景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老建筑不得不为城市的繁荣向前“让步”,最终消失在人们的眼前。再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建筑,在漫长岁月的雕琢与侵蚀下,身处的“境地”已经岌岌可危。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能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甚至昂然自若地进行“二次破坏”,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延续,保护百年老站亟需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并兼顾社会服务所带来的品牌效益。因为人是社会协作的主体,也是相关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只有全力解决并补齐管理调控中的“短板”,构建起完备有效地保护体系,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还原老建筑最真实的美丽。

  百年老站是一个城市“历史情怀”的象征,它培育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就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环保的绿色GDP,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凝望古朴厚重的站台楼舍,每个人都能邂逅到别样的风采,也预示着中国铁路将拥有辉煌灿烂的明天。(叶志超)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