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大师缺失的时代,我们该做什么?

发稿时间:2015-01-14 00:00:00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中国青年网

  1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李小文院士突然逝世,时年68岁。2014年4月因身穿布鞋的一张照片而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布鞋院士”。在这个喧嚣的年代,他始终保持着朴素、不拘一格的作风,极为难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浸淫到他的骨子里,濡染一生,初心不改,他的离世,让人扼腕痛惜。

  在李小文的日常生活中,没有“高大上”的枯燥理论,有的是极愿意表露本真的率性、谦逊和质朴人格。他没有把科学推向让人不可琢磨的境地,有的只是对学术、科研的真性情,做学问的执着心态。他没有被人们调侃为“砖家”,却是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他有的只是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和随性。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什么是大师?在近年来的学术界出现一些杂音,“专家”形象大打折扣,论文抄袭、学位造假、挪用科研资金等都是所谓的“专家”所为,在当下的学术环境,能有像李小文这样真性情的大师,实属不易。大师的缺失,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信仰的缺失,是一种平凡而伟大梦想的缺失。

  当下的高等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上学为谋出路,求发展,以薪酬的多寡来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功利观念充斥其间,浮躁之风弥漫,时代出现了像李小文这样的大师,在粗茶淡饭中可以甘之如饴;在特立独行中可以率性而为;在步履维艰中仍勇往直前。大师追求的是一种“真”的文化精神,这是当代青年所缺少的东西。

  大师的谦和与平凡总散发着人格魅力,他们即使是身着布衣,居处简陋,也不觉寒暄,反而乐在其中。他们身上有传统文化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安贫乐道。他们对学术、科研仍是勤勤恳恳,这样的思想境界令人为之叹服。

  大师缺失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人的使命与责任,青年也是一样的,应树立并坚守正确的价值观,立己修身,让自己早日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布鞋院士”最吸人的就是一个“真”字。我们要以大师的真性情人格作为我们精神追求的方向,大师求真务实的态度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奋斗动力。我们向往大师,更需要拥有平凡而伟大的梦想。为实现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梁萌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