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不说品位,那时候强调的是觉悟。现在常听年轻人谈论品位,觉得也很好,也是一种健康、高尚的追求。于是我不免时不时地对此加以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品位?如何追求?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女人比男人更注重品位,不过她们往往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穿着和做派上,日常生活中非常现实主义。男人穿衣服不大讲究,但往往表现出男子汉的气概。比如在公共汽车里,我很少看到或遇到女孩子给老人让座,而男孩子就比较多。中年人让座的比年轻人多些,但也是男人多而女人少。那种占着“老幼病残孕专座”的位子,不顾旁边站着摇摇晃晃的老头老太,自己低头看手机或者闭目养神的人,多半是女孩子或者中年女子。我喜欢仔细观察这类人,想看透她们的心理,越看越觉得丑陋,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品位来。
由于年龄的关系,年轻人无法理解老年人的弱点。他们大概不懂得,给老年人让座不仅仅是尊重和礼貌,更多的是一种爱心。我也是近几年才知道一个词,叫做“退行性病变”,就是机体功能老化和退化。比如反应能力,就不知不觉地消退了。有一次在颐和园,我老伴被一块砖头拌了一下,踉跄了几步终于跌倒在地,而我就走在她身边,竟眼看着她踉跄,眼看着她倒下,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事后我才明白,反应迟钝了。还有平衡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还有骨质疏松,也是几乎每一个老人都躲不过的宿命。我的一位熟人最近就胸骨骨折。公共汽车急刹车,别人没有事儿,他却撞断了骨头。如果哪位爱心人士事先给他让个座,他就不至于遭这份罪,国家也可以省却一笔费用。不知道同车是否有坐着的年轻人,如果有,他(她)们有什么感受。
道理一说就明白,品位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品位和道德不可分割,没有道德,绝对没有品位。而道德的核心,就是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尤其是老人、病人和孩子。在《老人莫做“贼”》一文中,我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一些年轻人,告诉他们在接受西方文化时别忘了西方有教养的人也是懂得尊重老人的。我之所以说这个话,也是有感而发。
有一年夏天,小区里居民都开着窗户睡觉。深夜里,有一位女子靠着窗户大声打电话,没完没了地聊,中间还叫对方喝口水润润嗓子,而众多的人只得受着噪声的煎熬而难以入睡。这位女子对此毫无知觉,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大声,可见在她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他人的位置。末了,她非常欧化地说了声“拜拜”。我当时觉得又好笑又可气,她哪里知道,说“拜拜”的外国人很忌讳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何况是深更半夜!那女子以为说声“拜拜”就有了品位,在我看来却是沐猴而冠而已。
在公共汽车里,我绝对不会教训那些拒绝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更不至于打人家耳光,或者挡在公共汽车前面耍赖。但在网络上,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一时占了便宜,却丢掉了你孜孜以求的品位,合算吗?(许博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