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唱支校歌给你听

发稿时间:2011-10-09 13: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核心提示]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但是,现行的教育,美的因素、美育意识太缺乏,太多令人生厌的叫人昏昏欲睡的说教,把活的、有思想的人,当做无生命的容器来灌输,教育异化为“工具”制造业。

 

  一、一首好歌

  媒体《欲救孩子,先救成人》一文中,本人将教育归入“说了也白说”一类。也许太悲观了一点。

  昨天,在一则偶然读到的新闻报道的引导下,进入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的网页,点开了这所学校的新校歌《成美之歌》的视频。报道说,今年10月6日,是南京二十四中建校110周年纪念,该校校长请南京大学许结教授写了新校歌的歌词《成美之歌》。谱成歌曲后,在一次升旗仪式上,由100多名初一学生为全校师生演唱,大家都被这首新校歌感动了,各个班级都要求拷贝校歌视频,学校干脆将视频放到校园网上,请大家自己下载。

  《成美之歌》无疑具备了一首优秀校歌的元素,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把学校的历史写进了歌里(学校的前身是“成美学馆”,取“成就美德”之意),视频中,该校民国时期的学生,是由现在在校的男女同学扮演的,让师生感到亲切……但是,这些都不是《成美之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对“人”的重视,才是《成美之歌》为师生所喜爱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里,《成美之歌》完美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或者说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二、历史与人

  大概很少有这样的校歌——其中的一段,是特地为一个同学写的。“高楼环抱着的操场,让笑容取代了悲伤;被雨泪打湿的面庞,却有坚毅的花朵绽放……请相信追梦的路上,我们伴着你一同飞翔”,这段歌词是写给该校一位患白血病不幸去世的李晨晨同学的。在她突发白血病时,她的班主任为她写了万字博文,记录了她的成长故事,并且把李晨晨的很多照片都贴在了博客里。于是,先是校内的师生,然后是学校附近的居民,最后,当地的报纸也参与到救助李晨晨的行动中来了——把李晨晨写进校歌,也就是把所有的同学都写进了校歌。当他们在校歌视频里看到学校的老照片,看到校史上的杰出人物,自然而然地懂得了:自己,也是这个历史中的一个环节,个人的行为,也参与到了历史的形成当中,概括地说,就是把历史人性化、人格化,将个人历史化、普遍化,达成个人和历史的融合。

  报道说,拍过“民国照”后 ,同学中出现了校史热,很多同学谈起学校,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青少年对历史大多是隔膜的,没有多少了解的兴趣;历史教师,也不可能个个都是袁鹏飞。但是,当意识到自己参与到某个历史进程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学生会觉得历史是有生命、有体温的,能在历史中触摸到心的跳动,听到热血的奔涌;人与人可以隔着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对话;历史因人而生动,人因历史而丰富、升华,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教育与美

  这首校歌的成功 ,也是美育的成功。蔡元培、鲁迅都十分重视美育,重视艺术对人的精神的化育作用。蔡元培主张“以美育代宗教”。但是,现行的教育,美的因素、美育意识太缺乏,太多令人生厌的叫人昏昏欲睡的说教,把活的、有思想的人,当做无生命的容器来灌输,教育异化为“工具”制造业。

  “成就美德,寄托理想,只要心不弯曲就是真正的坚强;成就美德,寄托理想,只要梦想不灭便不会失去方向……”初一的男生女生甚至唱得不那么整齐,但是这个年龄才有的纯真,如清泉般洗涤人心。

  一首校歌,效用有限,不可能让学生免于应试教育的重负,但是,却能让他们在日趋硬化的校园生活中保留一点心灵的柔软,多一点关怀与悲悯,多一点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从校园中走出马家爵、药家鑫的概率会降低一点吧?(戎国强)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