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突然实施的限购令,引发深圳一波汹涌购车热潮,这两天,众多买车人又为上牌公证大费周折。1月5日,深圳全市7个公证办理点共接待近1.8万人,预约号被申领超5.5万个,作为临时公证点的深圳会展中心8号馆人山人海,“长龙”蜿蜒,网友称“排队场面堪比春运”。(1月6日 深圳特区报 )
公证大厅比春运还热闹系事出有因,正常买车上牌,本来无须公证,加上这道程序,就是要求买车人在上牌前必须拿出一纸证明,以限购令实施时间为界:在此之前购车的,根据公证书上牌;在此之后的,则按照限购政策,通过摇号或者竞价取得上牌资格。由于免费公证以11日前为限,就造成了这几天大量购车人扎推排队。
深圳突击限购,曾引发公众普遍质疑。我们且不论限购政策是否合理、有无必要,公共政策既然实施,就要保证程序设计对所有人公平。由此来看,让购车人过公证这一关,其用意无非是为了甄别防伪,把那些“晚买一步”的购车人挡在门外,这对于符合条件的购车人来说是公平的。但问题又来了,让数万人排队“过筛”,一一登记,这样的“防伪成本”又是否太高?
从公证办理流程来看,购车人须提供限购前购买凭证,但对这些凭证的真实性,公证部门其实也无从判断,而是必须到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核实。数据库中,是交通、交管、税务等一干部门采集的截至限购令实施前各汽车经销单位汽车销售合同、发票、台账等所有资料,以及存量二手车信息等,也就是说,新购车辆是否在时限范围内,数据库中一目了然。公证部门派出大量人手,开辟众多通道,加班加点地收取资料,其作用也就是核对无误、盖个公章。支付如此之高的行政成本,仅仅履行这样一个简单的手续,其“性价比”值得怀疑。
繁忙如春运的公证大厅内,“拼”的不只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众多购车人更加辛苦。为了能“赶上趟”,很多人要专门请假,耽误工作。长时间排队等待的感受写在一张张表情疲惫、焦急烦躁的脸上。有的市民好容易预约上号,排到了窗口,却因为少带一份资料而不得不再跑一趟,一脸失落的神情,让人看了颇不是滋味。也许有人觉得,为了今后开车方便,这样“拼”也值了,但是别忘了,符合条件的购车人顺利上牌,这本就是理所应当。
也许如深圳市政府部门所说,汽车限购是“事出无奈”之举,即便其出发点是为了城市长远发展,但毕竟眼前给市民添了麻烦,需要公众做出牺牲。这就更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多一些方便市民的程序设计,少一些立关设卡的无谓折腾,切不可只想着自己方便。退一步说,即便公证环节不可缺少,在数据库资料俱全的情况下,能不能网上办理,延长时限,甚至在上牌窗口一站验证,少让市民跑一些冤枉路?公证大厅如春运,怎么看也不像是现代化城市管理应有的水平。(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