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校“减负”的误解和误导

发稿时间:2014-09-13 10:30:15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关于教育改革,因为事关我们孩子、家庭和国家的未来,从来都是一个容易引发热议的话题。也正因其敏感,涉及这一话题时,任何人都必须特别慎重。而教育改革的设计者与决策者,则更当慎之又慎。

  就拿中小学生减负来说。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常因为不忍心孩子课业太重,我当然同意应该给学生减负。但我心底对某些专家把“减负”看得如此之重,一向是有所保留的。这首先是缘于我们这代人所受的教育及经历。像我小时候,接受的传统观念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熟识的很多在本领域有造诣的人士,没有人在当年学习阶段是轻松的。而且,我们这代人中间还有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对我们来说,印象最深最好的老师,是敢于挥舞教鞭当头棒喝的老师,而不是不负责任、放纵学生的老师。我们中不断有人感慨:如果在今天,因为某些记者和评论家的“舆论造势”,我们当年认为的不少好老师,一定会因为惩罚学生偷懒或不守纪律的行为,而被学校开除。

  很久以前,我就想把上述想法表达出来,但总认为必须特别慎重,不能轻易说。因为上述传统正被相当多学者视为中国教育一贯弊端。在他们看来,中国孩子之所以长大后缺乏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正是这一弊端造成的。所以,如果不是最近亲身经历的事触动我,我可能还不会写这篇小文章。

  一位移民美国的高中同学最近回国,他的孩子今年14岁,就在美国上学。谈起孩子上学,我本能地认为“应该很轻松”,他十分不屑,认为我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胡说”。他耐心解释说,在美国,公立学校一般管理比较放松,孩子学业也相对轻松。但公立学校之间差别也很大。好的公立学校,如像史蒂文逊中学等被视为全纽约最好的三所公立学校,入学一样不容易,管理非常严格,课业也非常重。

  这不久后,我受有关方面邀请,接待了一个来自美国某智库的专家。与他谈到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差别时,除了十分羡慕中国基础教育抓得好、值得美国学习之外,这位专家认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差别,恰恰是固化欧美贫富鸿沟以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他的说法,大多数普通家庭尤其是相对贫困与弱势阶层的孩子只能选择有政府补贴的公立学校,而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几乎没有保障,加之管理松散,导致孩子既无法接受好的教育,也无法接受好的养成。作为经济与政治精英,他们的孩子则几乎都送进私立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及最严格的规范训练。不仅如此,有钱人尤其是犹太人家庭,还为孩子聘请最好的家庭教师。

  这位学者最后总结说,欧美国家之所以出现阶层固化,之所以出现政治与经济精英世袭现象,就是由此造成的。可悲的是,由于精英阶层灌输的一套关于教育方面的说辞,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一现象是不正常的。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公布了这样一组权威数字:仅7% 的英国人有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就读。但71%的高级法官,62%的高级军官,55%的政府部门负责人是出自这些私立学校。由此可见,教育鸿沟的确是造成阶层鸿沟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教育鸿沟,就包括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在教学与管理质量上的不同。

  了解了欧美国家教育状况后,我十分怀疑,中国某些专家在说到欧美孩子学习轻松时,往往看到的是公立学校孩子学习轻松;而他们说到欧美孩子长大后有创新性与创新精神,却完全无视这些日后成为精英的孩子,其实早年更多在私立学校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为日后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不反对给孩子“减负”。这些年最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门在不断减轻学生课内负担,而另一方面学生课外负担反而越来越重,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辅导机构越办越红火?

  所以,炒作“减负”,不仅没有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反而可能误导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认为学习过程就应该如同听音乐一样轻松,认为“寒窗苦读”、“努力学习”都已不合时宜。而实际上,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学习始终是一个“蛹化蝴蝶”的“先苦后甜”的人生必经阶段;而且有一句话都被视为真理:“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才是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的正确世界观。(卢周来)

原标题:学校“减负”的误解和误导
责任编辑:褚津笙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