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让世界更好了解“理论中的中国”

发稿时间:2016-11-20 00:00:00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网

  近代学者梁启超曾根据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程度,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种形态。当前,中国理论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世界之中国”发展到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力度,提升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理论走出去的成效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明显提升,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理论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途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发展的理论传播平台。在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方面,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版于2014年9月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多次参加各大国际书展,在国际图书市场、国际主流媒体和海外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获得高度评价。截至今年5月14日,该书已经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发行550万册。中央电视台的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也已覆盖欧洲、南美、中东、北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媒体在中国理论走出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以人民日报为例。到目前为止,人民日报在脸书上的认证账号粉丝数已达2770万,超过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西方大报,在全世界报纸类账号中排第一位。依托报道与活动“两条腿走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驾马车并进”、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共享”,人民日报完成了自己的报网融合和海外布局,从单纯的纸媒310万用户发展成为覆盖3.5亿用户的多元信息提供者。

  构建以政党外交为主要载体的理论交流平台。政党外交一直是我们党向外国政党和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理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作用,加强同外国政党在治党治国经验上的交流,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有力提升了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70多个主要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等300余名中外代表与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作为国内首个以中共名义与世界开展对话的平台,已成为以政党外交为特色、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论坛,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好评。

  构建以中国学为核心的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交流互动持续加强,我国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外传播中国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应该说,目前围绕中国学构建的知识体系国际传播平台已初具规模。不但我国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深入研究和推介中国学,诸多国外名校也纷纷成立中国学研究机构和智库,还在我国高校设立分支研究机构,全方位探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问题。一些国外大学还与我国高校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联合研究中心等,双方学者定期互访、开设论坛。

  构建以民间交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形象展示平台。这类平台涉及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赛事、旅游等多个领域和层面。随着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走出去战略加速实施,我国文化艺术团体境外演出、公民出国旅游、留学以及在国外投资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出境公民从1660万人次猛增到7025万人次,在外劳务人员数量从41万人增加到81万人,境外企业从不足7000家增长到1.8万家,遍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突破1.2亿人次。大批国人、团体和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旅游观光,同国外文化艺术团体和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当代中国发展的蓬勃生机,也是在向世界呈现中国理论的巨大作用。

  中国理论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中国理论走出去提供了宝贵机遇,也带来一系列尖锐挑战。准确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是中国理论进一步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仍很严峻。解决这些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积极贡献智慧、提供支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只有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在不同层面找到各自的利益共通之处,才有可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塑造美好的前景。近年来,中国兼顾各方利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网络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理念,倡议建设“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承担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展现了自信、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赏。这些都为中国理论进一步走出去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应看到,中国理论走出去也面临诸多掣肘,主要表现在:出于复杂的原因,一些国外媒体和人士带着“有色眼镜”,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误导国外民众;一些研究机构在回应国际舆论对我国政策的歪曲和对我国制度的抹黑上比较乏力,“有理说不清”;一些国内媒体在国际舆论议题设置上缺乏足够能力,常常只能被动应付;在外交政策的实行与国际责任的承担上,我们做得合理合法合情,却经常遭到西方的无端指责。可以说,尽管近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有了较大提升,但“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

  深入把握中国理论走出去的规律

  人与人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直至成为至交好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相互认识,知道彼此来自何方;其次需要相互了解,明了各自的性情和诉求,找到共同的兴趣和利益交汇点;最后需要相互熟悉,求同存异、谋求共识,以达成共存共荣的目标。理论传播规律与人际交往法则有相通之处。中国理论进一步走出去,也可以从促进了解、接受与认同入手。

  通过讲故事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理论的基本内涵与来龙去脉。讲故事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良好叙事方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播中国理论,应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问题、世界性问题而构建的系统化理论和整体性解决方案,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理论不仅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已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而且将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理论致力解决的问题、已经产生的实际功效与发挥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走向。这是中国理论进一步走出去的基础。

  通过换位思考和情理交融增强中国理论在国际社会的接受度。中国理论进一步走出去,需要分清对象、因地制宜,了解国外受众的实际需求,找到双方的共同兴趣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精心的案头工作、细心的实地考察、友好的平等交流,将心比心地为国外受众着想,设身处地帮助国外受众,用换位思维传递中国理论蕴含的价值观、展示中国理论的实际功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与人之间只有在感情上认同,才容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凡事由情而入理,往往事半功倍。因此,在中国理论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结合起来,使中国理论成为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生动而富有温情的理论。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途径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的认同度。积极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鼓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推出并牵头组织研究项目,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等等。

  (唐亚林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