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教师节学生未送礼物,哈尔滨依兰县高级中学一女班主任训斥学生一节课———“穷、抠、不要脸”,“一群废物”。随后学生凑钱贴班费为其买礼物。12日,该县教育局通报称,已令涉事班主任退回礼金礼物,撤销其班主任职务停止教学工作,此外该班主任与校长均行政记大过处分。(9月14日《南方都市报》)
毫无疑问,这件事已经发酵成一场舆论的地震。不仅声讨之声几近蛙鸣,而且有人主张开除当事女教师的公职。当然,批评者大都是指责发飙,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鲜见有客观地评说。所以就有加以辨析的必要。
请先想想,有哪位有着11年教龄的高中老师,会仅仅因为学生教师节给其未送礼这么单纯一件事情,而心怀不忿呢?就是不忿,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厉声声讨的吧?之所以这样失常、失声、失态、失礼,是在整个学校系统里,出现了极为特殊的偏离,是这个偏离,才导致老师失去理智,做出了放在另外一个环境来看根本不合情理的事情。
什么偏离呢?偏离就是一位匿名学生说的,“别的老师都收礼物了,就她没收,让别人怎么看她?”还有知情人士推测:教师节当天该班学生未给其他科任老师送礼物,“可能是科任老师说了什么,让冯老师没面子。”试想,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座校园里,同样当着班主任,同样带着重点班,当别的老师都收到礼物唯独没有她的时候,当别的任课老师在她这个班主任面前稍微流露不满的时候,在当下的这个教育评价体系里,你让她怎么淡定?相反,这个老师没有能力、没有人缘、没有威信、没有权威,就会随着没有礼物不胫而走,让人把她看做另类。再想一下,如果不是本人发飙,有谁会赞扬这位老师是一个不收学生礼物的廉洁的典范呢?
所以,我们应该把一种现象,放在一个系统里加以观察。这个系统送礼收礼成风,不送礼或不收礼就是特例。具体到这位老师,如果全校校风纯正,或者整个县教育系统作风清廉,别说她公开索礼,就是暗示也是无耻。那时再从严惩处,别人自然不会说三道四。现在只追究一个公开表明态度的老师,而其他收礼的照收不误,这显得有些不大公平,也无济校风的端正。何况一位已经毕业、正在读大二的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老师:“冯老师人还是挺好的,心直嘴快,在教我们的时候倒是没发生索要礼物的事情。”足见冯老师的变化,也是环境促成的结果。
要想让这类怪事彻底绝迹,非得有一条严格的铁律——今后哪位老师再要收取学生家长礼物,不管何种借口,一律辞退下岗。教师就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此为法条,老师不再收礼,家长不再送礼,双方都不纠结,岂不皆大欢喜?(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