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9月的一次公务中,我独自收到3个企业给我的现金(好处费)。现在,我通过邮政汇款如数退还给他们,并希望今后企业不要这样……”这段文字的发布时间是2010年10月17日,出现在盐城经贸信息网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中。它的作者叫张翕飞,江苏盐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行业处副处长,副科级干部。今年3月17日,他再次将另外3笔“退礼”清单晒了出来。他退回的6笔好处费,共计9000元。这个“退贿清单”一经公布,就在单位内外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被疑“作秀”(3月23日《扬子晚报》)。
作为闻所未闻的“人咬狗”新闻,官员网上公布退贿清单是不是“作秀”与网上公布本是无有必然联系的,换言之,也没必要将两者生拉硬扯到一起说事。理性审视,官员网上公布退贿清单值得厘清的问号应是,主观上到底想干什么?客观上究竟会带来什么?
对网上公布退贿清单的动机或意图,张翕飞如是表白,有的人找自己办事是把钱夹在材料袋里,当着处室同事的面不方便退;当面退也没那么容易,送礼的人觉得这司空见惯没什么好推辞的,拉拉扯扯影响不好。至于为何要将退礼的清单公布到网上,张如是解疑,如果悄悄退掉起不到弘扬正气净化风气目的,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找我办事不需要送礼。他在《宣言》最后如是写道:有人说我此举是沽名钓誉,我不认可这一说法。默默地做这件事情,只能说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情或者叫“沽名钓誉”吧,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才能更快地推动社会进步,其客观效果是符合全体人民利益的,应当得到全社会肯定。我希望有更多的公务员有这种“沽名钓誉”的勇气,这将是公众的福音。显然,有好事者非要强加给他“作秀”“沽名钓誉”他只好认,因为他无法将心掬出来表明自己。
网上公布退贿清单客观上会产带来什么?我以为至少能够预期或已经产生三个效应。现下,中国社会各行各业存在“潜规则”地球人都知道,国人早已见怪不怪习已为常。问题是,“潜规则”到底演化到了何等程度档次?量化标准行情如何?国人并非众所周知心中有底。在《宣言》中,张翕飞先后两次晒出6张退还礼金的汇款收据。一次是2010年10月17日共3张,1张3000元2张1000元;第二次是今年的3月5日共3张,1张2000元2张1000元。6次共计退回礼金9000元。张说,这些“好处费”来源大都是一些企业为了争取省市奖励或扶持,就藉此来争取机会。在我看来,这等于将当地打点官员“潜规则”行情昭暴公共空间,让见不得人的“潜规则”见光大白于天下。我谓之昭暴效应,此其一。其二,《宣言》出现于网站置顶位置已算醒目扎眼,随后帖子又被他复制转帖到天涯社区、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引起不小的关注度。在网上,不少网友都在“力挺”他的这种“高调退贿”:“有你这样的公务员是人民的福气”“到我们这儿来做公务员吧”“如果是真的,那么他可能会比较孤独,我们希望这个人官运长久,不要受到同僚的排挤和上级领导的不待见”……同时,网上质疑他“沽名钓誉”“作秀”声音也不少。“如果你也是一名公务员,我希望你也能做一次(沽名钓誉的事情),做的人多了效果才有社会风气才能好转。”张翕飞如是回复那些质疑者。他还表明心迹,自己这样做,“就是想让老百姓知道,干部队伍里还是有人是不收礼、不贪财的。”我谓之示范效应。其三,在晒出的汇款凭证上他虽然隐去了送礼人姓名和单位。但6笔退款都是通过邮局汇有收款回执,且每张汇单上都有留言或是“我办事,不收钱”或为“如数退还,下次不必”。如此看来,对当事人以此为戒下不为例的威慑效应显而易见;藉以“退贿清单”在单位内外及公共空间引起的“震动”,对局外人的警示威慑效用也当不可小觑。
作如是观,是不是可以说:官员网上公布退贿清单就算是“作秀”,这个“秀”也“作”得值得。请给这另类的“作秀”一点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