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微博上发起了#我和国旗合个影#的活动,没想到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多微博网友的响应,三天不到就达到了近600万的点阅量,可见大家对“爱国”的认同和共鸣。不过,在支持和鼓励的声音中,也夹杂着一些嘲讽和辱骂。对此我已经在微博上做了四点回应:
1、本人博士毕业后马上回国,就不劳那些念叨着“中国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躲在国外”的人们惦记了。出国留学是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别人的好与不好,爱国与留学,从来就没有矛盾,不然美国怎么还会打算向中国派10万名留学生呢?
2、作为澳大利亚最高学府的优秀学生代表(请参看我代表学院拍的宣传片)和博士研究生,澳大利亚人给我的待遇、尊重还是不错的,“受歧视”和“混不下去”这类情况与我的关系真心不大;
3、对于“读书读傻了”的评价,我想说,我除了读书,也打过最底层的工,做过户外拓展教练,还做过志愿者。另外,在足球、短跑、音乐、辩论、演讲、主持等业余爱好方面,我在大学大大小小的奖项也拿了50多个,论综合素质,我恐怕不比那些张口闭口就是污言秽语的网友差;
4、发起这个活动的目的,除了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和迎接65周年国庆外,更重要的,是对当前网络上的嘲讽、辱骂和抑制“爱国”情感的行为说“不”。让那些见不得“爱国”的人难受了,我们也就开心了。
以上回应主要是针对那些想嘲讽和污蔑我的“爱国”动机的言论,接下来,我还想向更多的朋友分享一下我对“越出国,就越爱国”现象的理解。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大家不妨在百度、谷歌上输入这个标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题材的文章。其中,复旦的张维为老师更是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对比、与西方国家的横纵向对比,以及对中国自身的冷静分析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度解读,非常理性的文章,推荐大家一读。与我而言,我写不出张老师那样有知识扎实、阅历厚重、见解独到的文章,只能结合自己的几年在外留学的经验,分享一下我对“越出国,越爱国”现象的看法:
第一、“越出国,越爱国”首先是因为个体在出国前后对国家的认同度的对比和反差。出国前,我和大家一样,因为一些社会不公、政府人员腐败和极端案例而对政府和国家怨恨不小。尤其是在新媒体出现后,各类被人为放大和突显的冲击眼球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一度让我对这个国家绝望--2011年7.23动车事件发生后,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就曾彻底激怒了我,为此我专门在联合早报上刊发了《人祸猛于天灾的中国》一文,怒批铁道部。那时候的我,和网上很多“愤青”朋友一样,对国家、政府充满了怨恨,对任何维护国家的言论都嗤之以鼻。这没什么,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怨恨和愤怒是人性中最容易释放的一部分--它不需要费力的理性、思考和反省,只需要发泄便可。这样的低起点,就决定了,只要稍加理性或者冷静的看待这个国家,对国家的认同度马上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多出国,有助于提升理性和冷静,所以,变得更爱国,其实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越出国,越爱国”是因为破除了许多幻想,看到了更多的现实。在未出国前,因为网络上信息的蒙蔽,我总觉得国外的月亮是那样的皎洁,那么的圆。可出国后呢?什么社会先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淳朴、道德高尚、人民公仆为人民……出国后才发现,才不是那么一回事……从浦东机场到悉尼机场,一出舱门的那一刻,我就一感觉:这难道就是传说中高大上的悉尼?习惯了蓝天碧水映衬下悉尼歌剧院的宏美的影像,实在不能接受一个只有两层的、略微狭小的、恍若第三世界的机场般的悉尼国际机场(这已经是澳洲最大的了……后来又数次去了悉尼歌剧院,我能说,大家以后还是选择远观吧……)说好的发达与先进呢?
抛开落后的建筑、公共设施不谈,仅看政府和社会服务,这里也和国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个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政府的工作效率竟然低至让人发指的程度!最常见的例子,来过澳洲的朋友都应该感受过数月拿不到签证的无奈,以及办事情一拖再拖和必须反复预约的纠结(每次预约至少就要有一周的等待时间)。不仅如此,政府服务可不都是免费的噢,以火警和急诊来说,以首都领地为例,只要家里的火警警报一响,消防队员到了你家,恭喜你,500澳元没了,而救护车一走起,800澳元的账单也将随后邮寄到你家里。
政府效率低下,收费不菲也就罢了,澳大利亚的社会服务更是让人不忍直视。想安装一个网络?对不起,大多数网络公司只负责给你装网,至于路由器的调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网络出问题了,你先得给网络公司挂电话,然后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自己调试路由器,公司要确定不是路由器的问题后才会派人上门……等等,派人可不是马上派噢,一周、两周、三周的等待是家常便饭,更可怕的,派人来了,不意味着能给你解决事情,一个人解决不了,要等下一个来,那就要重新预约……反正本博为了维修网络愣是废了快两个月的时间,浪费了数小时的电话交流时间及电话费用(每分钟一澳元,自己算去要多少话费吧)。此类家政服务类型就不谈了,反正价格高昂,服务水准低下就对了。至于餐馆、宾馆和KTV,大家有机会到悉尼、墨尔本这两个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走一遭就清楚了,价格绝对比钱柜高几倍,而服务则绝对是中国三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店铺水准--美国的服务也好不到哪去,欢迎身在美国的朋友继续补充。“服务”之外,再看看社会治安。别的地方不谈,一个只有400多万人的悉尼,一年数百起的枪击案是家常便饭,至于偷、打、抢、杀案件更是屡见不鲜。再加上歧视、骚扰神马的,中国留学生已经不堪其扰的发起过多次抗议活动了,可结果呢?也就是没结果了。
除此之外,民主问题是不能被遗漏的。这是中国的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公知们不是说有民主就有权利,有自由和有安全吗……为了感受民主,我数次前往国会,认真聆听上下两院的讨论。可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了不尽的失望--一群没有执政经验的靠卖嘴皮子为生的政客们,除了会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口是心非的进行表演外,就再无别的能力了。至于辩论的“结果”,要么是执政党已经内定好的方案,要么就是永远的僵局。民众的所谓权利,也就是被迫在两党中选择一个自己不那么讨厌的--在澳大利亚,投票是法律强制的,然后绝大多数候选人又都来自工党和自由党,民众别无他选。投票,已经成为了一种没得选择,却又不得不选的僵化程序。所谓的权利,不过是因为没有权利拒绝投票,然后必须进行一次相对没有那么讨厌的选择。更可怕的,这种制度下,两党间因为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往往很难达成共识,议员们不断浪费着纳税人支付给他们的工资、信任,重复着没有实际意义的争吵和辩论--架反正是吵了,事也是办不了的,能做的,就是等待下一个热点来取代过去的热点,或者就这么的僵持下去。即便一党凭借自己在议会的多数席位通过了某个执政方案,新的执政党上台后,可以很快的将其推翻,从头开始……民主所造成的混乱、低效率、不作为和资源浪费,对于发展中国家恐怕将是空前的灾难--当前中东、东欧一些国家的困境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以列举的东西太多,以上这些都只是澳大利亚社会生活的一小部分,它们属于社会的“阴暗面”。我从不否认这里有很多的美好,环境好、生活安逸、工作学习简单、收入水平较高等等,可它也和中国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不满。这不该是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吗?因为看到了发达国家的更多的现实,对中国的包容度也就渐渐提升了。中国没有那么好,可真的也没有那么差,各有千秋,不是吗?
第三、“越出国,越爱国”是因为感受到了更多的“未来”。如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民众因为享受到了西方阵营把持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垄断世界资源,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所带来的福利,长期处于“不劳而获”的状况,渐渐的出现了许多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寄生虫。在澳大利亚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竞争意识薄弱,奋斗状态全无,酒、性和毒品就是他们的信仰--别问我怎么统计出是很大一部分的,你来生活几天就会明白了。这种安逸的环境下,培养不出太多有毅力、竞争力和战斗力的人群,而那些没有毅力、竞争力和战斗力的人们,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相较之下,现在的这个中国,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大家都要去努力的求生存、求生活,使得每一个人的神经都如扭紧了的发条,随时可以迸发出无尽的潜力。是的,这种状态会让人觉得很累,会逼着人去拼搏、去成长,可正是这种状态造就了中国的下一代……他们,是中国的“未来”。将这两个人群进行对比,如果你还以为西方国家能够长久的居于霸权、领先和优势的地位,那我也只能尊重你的固执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富不过三代”等道理,在国家层面,恐怕也是成立的。
除了下一代的差别外,以澳大利亚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政客、民众,有很多仍处于一种虚弱的骄傲的状态,他们高昂着头颅俯瞰着世界,将自己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人类的救世主,他们习惯了以自己的思维、价值和标准去衡量一切,不愿意去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尤其是来自于不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等,造成了他们在思维上的僵化-这与百年前的晚清非常的类似。如果说百年前的“开眼看世界”让中国逐步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窘境,那么,这些西方国家,恐怕正在“固步自封”的道路上渐入佳境。看看澳大利亚从总理到外长到议员,再到土著人对中国的扭曲的认知,我们不难感受这些人骨子里的那份“骄傲”。相反,中国因为自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遭受着国内外严厉的批评,所以一直保持着一颗虚心向全世界学习的心,在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中保持着强劲的前进和发展势头。两种趋势,两种“未来”。可以预见,当西方国家无力继续掠夺如此多的世界资源时,它们的国内也将逐步陷入混乱--瑞典南部的骚乱、法国的动荡、英国的飘摇……数不胜数的例子,它们只是开始。面对这样的“大势”,我为何要看衰中国,看好外国?
第四、“越出国,越爱国”是因为开始对中国的现状进行相对冷静、客观思考。在“愤青”阶段,我对中国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对各类信息不加筛选的接收阶段,尤其“偏爱”于美化西方,否定中国类的信息,久而久之,我自然而然的闭塞了双目,堵住了耳朵,“消极”成为了我精神深处最真实的写照。出国后,因为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现实,这就我打破了之前对西方社会的一切偏听偏信和盲目崇拜的状态,让我能够强迫自己去更冷静、客观的看待现在的这个中国。我个人的经验,想要在中国社会负面消息层出不穷的现状中找到冷静、客观的思考点,恐怕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1、反观发达国家在发展阶段是否出现过与当前中国类似的问题;2、思考与中国同步的发展中大国有没有比中国发展得好的?3、正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不是越来越小了?4、观察中国是不是一直在锐意改革?改革速度是否落后于其他国家?5、看看西方媒体在攻击什么,在赞誉什么(冲着它们平日针对、抹黑中国的情况,它们的观点反过来看基本就对了)。经过了这五个问题的思考后,我对中国的处境、现实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也就有了更深的敬意,进而从一名愤青转向了一名坚定的自干五。
第五、“越出国,越爱国”是因为割舍不断的中国情。抛开以上所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即便在我对政府持最消极状态的时期,我也是不允许外人说中国的不好的,这恐怕就是我“爱国”最大的源动力吧。出国以后,由于更直接的感受到了一些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的敌意,这让我的肩上莫名的多出了一份责任感。每每听到媒体上播放的中国的负面新闻,以及有引导性的报道时,我的内心总会非常的纠结和难过,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哪怕一点点的曲解、扭曲。随着这份责任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凝重,我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感情就越炙热:建国65年的它,虽然已经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成就,可它真的还是有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西方国家的政客们无法解决的,也不想解决的--中国真正崛起了,那对他们将是不可接受的噩耗,他们如何能真心对待中国,对待中国人?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也必须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在不断的实践和自我革新中实现。过去的65年里,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可在中国共产党和众多共同执政的各党派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依旧以令人惊愕的效率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当前,新的困难不断出现,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向上、锐意改革的精神却依旧充沛、饱满,这难道不是我们坚定爱国信仰的最好支撑吗?中国是我们的家,离开了它,我们将失去所有,不爱它,我们还能否找寻到那点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简而言之,我出国了,所以更爱国了,这就是现实。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鼓励更多的朋友稍微存点钱,努力走出国门(2万块钱走遍欧洲的攻略网络上很多,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算太大的负担吧?),多去亲眼看看和亲身感知一下外面的世界,而不要总是活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美化西方的文字而感动,为一些恶意抹黑中国的内容而愤慨。因为,这种情况最终造成的社会动荡、国家混乱等情况伤害的不是别人,只会是作为普通百姓的你和我。再退一步,从个人层面上来看,愤怒、发泄是人类最低级的情感表达,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的成熟,我们是否也应当适时的提升一下自己呢?越出国,越爱国,这就是我的理解。(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雷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