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小胜靠术,中胜靠智,大胜靠德。一所国际顶尖大学的成长,也是如此,靠的是自己的特色与实力,靠的是自己充满吸引力的学术氛围与校园文化,靠的是可以成才、可以成大才的实实在在的先例。而复旦、交大泼妇骂街般的抢生源闹剧,正好折射了我国高校那点可笑的“术”,至于“智”和“德”,则完全成了稀缺品。在它们眼中,高分考生就像奢侈品,得到和炫耀是其主要目的。至于这些高分考生的成长与发展,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靠着学生的灵性与努力,偶尔出个奇迹,学校便又拿来大夸特夸。
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竞争,只有消费者有选择权,进步才会有质的飞跃。在考生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高教市场就只是一个垄断的“卖方市场”,质量与服务绝对是一种奢求。真正要把我国国内名校建设成“世界一流高校”,经费投入固然不可少,但办学质量才是根本。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选择“用手投票”还是“用脚投票”,高校恐怕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了。那个时候,名校就是名校,“酒香不怕巷子深”,不用招生宣传,生源质量也会很好。
在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还没有到位的时候,我们恳请复旦、交大歇歇火,更不要拿着“预录取”来对高分考生进行“诚信”恐吓。因为这样做,不仅显的格局之小,而且有失大学之风范。( 作者: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