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朱镕基曾告诉我们什么

发稿时间:2009-09-03 13: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亢振洲

 

  《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了,笔者有幸曾参加过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总理5年期间的5次全国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领略和聆听过他的风采和睿智的回答,如今回忆起来,我最欣赏的还是朱镕基的一句话:那就是1999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所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如今朱镕基已经卸任7年,这句话仍在我的脑际回旋。官员怎么评价朱镕基,我不敢妄加推论,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全国人民会说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即使人民不慷慨,我想大多数人也会说,朱镕基还是办了 不少实事,是一个好总理。

  但是,翻开当今很多在任和卸任的官员行为记录(非组织记录),能得到如此评价的人并不多,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则是“某某某不是个好东西,是个大贪官。”更有的官员对这句话根本不顾,总认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不是就有人公开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吗?在他们眼里,当官就是要发财的,不发财要的官劳什子?看看最近在重庆市扫黑中落马的重庆市原司法局局长文强,家产居然达近亿,一切我都无话可说了。

  在中国,历来有两种观念,也可以说是两种“官念”。一种“官念”注重眼前私利,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就能捞尽捞,不顾名誉,不要脸面,身前身后都落下骂名。这样的人物历史上不少,比如严嵩、和珅之类;而另一种“官念”就是十分重视身后事,或者说背后名。中国古训这样的警句很多,能名垂青史的人也不少,比如海瑞、包拯、于谦等,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人生活在世界上,能遗臭万年和流芳百世的人毕竟不多,但如果在任上或在卸任后就落下个骂名毕竟不是好事,一般人还是应该顾及的。人毕竟生活在世界上,常言说:“人人有脸,树树有皮”,“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人死了落个骂名还不失“体面”,如果你还在任上就人前人后被人骂,,我估计怎么也是有失名声的。

  然而我们现在很多的官员并不懂得朱镕基说的这句话的意思,他们总觉得你即使骂我贪官又怎么样?我有钱就是一切。这些人别说是做官不够格,就是做人也不够格,因为人都是应该顾及脸面的,众口必公,毋翼而飞,连脸都不要的人,能称之为人么?

  重读朱镕基所说的这句话,我感慨良多,可怕的是,现在很多官员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贪得无厌,巧取豪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才是最可怕的。《左传。襄公十五年》曾载一个小故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为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里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就是人以什么为宝。朱镕基以名声为宝,以不贪为宝,给我们做出了典范,而现在又有多少官员能落下“是个清官”的名声呢?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官员如果“官念”(观念)到无耻之份上,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更多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廖洁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