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青年之声问两会 决胜小康创青春”系列评论之七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举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好声音”不断唱响,“关键词”持续亮相,代表委员们汇聚民意、共商国是,引发了国人极高的关注度。就在这期间,一场别具一格的记者会也让人印象深刻。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记者会。刘长乐、冯骥才、苏士澍、成龙和海霞等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等回答了记者提问。而“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个颇见功底的提问,也引出了中华文化和青年群体如何同频共振的话题。
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这里被西哲巨匠所推崇的,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所以对它赋予“至高无上”这般的赞美之词,在于中华文化在历史坐标中的精神光辉:相比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文化和宗教上表现的排他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愿意用自然道理和人文关怀来解决问题,因此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正因如此,罗素才深深认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这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5000年中华文明庚续相延的密码。
说到中华文化之包罗万象,不胜枚举。儒家精神、诗歌文化、传统礼仪等,这些不同的领域之间,都有各自的集大成造诣,却都能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融合为中华文化的“大一统”,并且彼此共生,完成和实生物、厚德载物的丰富内涵。这种从公元前就已成主旋律的文化姿态,放在现在,也可见其先进性。
当前,全球一些地区战火纷飞,生命的尊严惨遭践踏,同时世界饱受民粹主义思潮和极端暴恐文化威胁:英国退出了欧盟,美国新任总统连推两次“禁穆令”,欧洲一家漫画社遭到恐怖分子血洗,巴黎恐袭无辜百姓遭到屠戮……再看,近年来欧美仍在坚持文化、意识形态输出,裹挟着技术和市场之威席卷世界各地,“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直接导致了中东的战乱与动荡。这种看起来是文化的合理竞争,却掩藏资本力量和价值观念在背后的“侵蚀”企图,其主旨是用庸俗和媚惑来取悦广大受众。这其中,年轻人尤甚。
检验文化是不是具有优秀基因,能否“美美与共”是一项重要标准。政局动荡诱发的暴恐文化,民粹主义带来的世界割裂,资本推动带来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或是颠覆人性,或是咄咄逼人,对于受众具有强势的把控。而中华文化主张“和合”,倡导“世界大同”,描绘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同心圆。中华文化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深入人心。
当代青年是自信的一代,这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自信,更表现在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他们自觉拥抱中华传统文化,但不可否认地是,中华文化在一些年青人中,出现了断痕: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冷落;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却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浮于表面;还有近年来流行的戏谑文化、恶搞文化,也让青年疏远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踏实做。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需要循循善诱,把他们引领到传统生活中去。”冯骥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这样的发声。让中华文化融入青年血液,让优秀素养提升青年修养,让青春与传统文化有了惺惺相惜的默契,这是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期待之处。最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综艺节目异军突起,收割一众青年的忠诚,让人感到“芳卿可人”。中华文化并非是“端着”的文化,这让很多年轻人眼界大开。因此,如何探寻用传播学让中华文化无远弗届,一代代传承,这也是一个时代命题。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对于传统文化,青年当有此自信。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层面对于中华文化,再次“轻推一掌”,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这是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也将是青年的修行之路。(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皮波)
“青年之声问两会 决胜小康创青春”系列评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