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中青网评 >> 正文

青年加油干脱贫有栋梁

发稿时间:2017-03-08 09:49:00 作者:武亚姮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年之声问两会 决胜小康创青春”系列评论之六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用一连串数字宣告了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十三五赢得了良好开局,脱贫攻坚也打下了坚固的基石,这让包括奋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青年在内的全体国人倍感振奋。

  不能彻底“脱贫”就不能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回到2015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铿锵有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是对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版的“一个都不能少”。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时代使命。百年来,救亡图存、改造旧中国是摆在全体中华儿女面前的历史命题,为此亿万青年投身五四运动、二万五千里长征、14年抗战……为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广大青年在三大改造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挥汗如雨。今时今日,新的时代予以青年新的责任,脱贫攻坚战,青年要继续做“先头部队”。

  扶贫攻坚的第一线也是挥洒一腔热血、青春奋斗的疆场。扶贫攻坚,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有热血的青年人投身一线。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无数有志青年通过大学生村官、三下乡、西部计划等投身艰苦贫困村,用生平之所学、用家国担当之精神,将青春烙印在乡间:村官秦玥飞2010年从耶鲁毕业,他的好几个留学同学陆续都到北京落脚工作,进了投行、咨询公司。而他却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选择,走向田野,修水渠、硬化村路、建敬老院、引进信息化教学设备,用一己之力让一方百姓的未来充满可能;扎根江西边远乡村的最美教师支月英,36年间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青春不再却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她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教育扶贫的赤诚之心;更有无数“双创”青年来到贫困山区做电商、卖特产,用城市“套路”感染偏远山村,让乡村土特产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助推贫困地区的脱贫脚步……

  扶贫先扶志,扶志看青年。20世纪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认为扶贫需要克服贫困者思维和行动的模式,否则,贫困会代代相传。他称之为“文化的贫困”。在现实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也发现了“文化的贫困”的广泛存在和根深蒂固。扶贫攻坚,需要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的精气神,感染更多的贫困群众,激发他们的脱贫决心和信心,改造贫困地区的“文化的贫困”。

  “这个事情(脱贫攻坚)是越往后越难的,而且这次要求不能‘留锅底’……”在7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谈道。如何确保2020年前所有贫困县全摘帽?如何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真正让他们有致富的技能,防止脱贫后又返贫?……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尽管脱贫攻坚的疆场上挑战重重、困难重重,但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迎难而上、主动担当,才更能锤炼青年击楫中流的气魄,才不负激扬青春的本色。

  40多年前,20岁的青年习近平当上梁家河村支书,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让村民“吃饱饭”、“吃上肉”上。今天,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的召唤下,青年不仅要让百姓“吃饱饭”、“吃上肉”,还要让他们穿得暖、住得好、有学上、能看病。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要减少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每一项都需要青年热血、青春智慧、青春担当,脱贫攻坚的疆场期待青年奋斗的背影。

  青年筑梦,不应止步于城市;青年奋斗,不能徘徊于北上广。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每一个小城镇小乡村的未来,一代代的青年曾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扫除了障碍,今天,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的召唤下,青年当勇挑重担。为实现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的梦想,走向奋战的第一线。(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武亚姮)

“青年之声问两会 决胜小康创青春”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网红青年要引领时代清流 

二、中青网评:“钱学森之问”不能永远在路上 

三、中青网评:青年的坐标中没有“苟且” 

四、中青网评:让理想信念做主青年精神世界 

五、中青网评:逆风飞扬更能成就夺目青春

责任编辑: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