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中青网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家长最期盼

黄朝峰

发稿时间:2014-08-25 13:3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学习宣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系列评论④

  九月越来越近了。九月是开学的日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都将结束漫长的暑假返回校园或者进入新的校园。对于他们来说心里可能既有对暑假的恋恋不舍,也有对新学年新校园新同学新环境的期待。然而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可能只是长舒了一口气--孩子在暑假期间总算平安无事;或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终于结束--孩子终于进入幼儿园、升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入高中或者考入大学。对天下很多父母来说,孩子每一次升学也许就意味着一次努力、资源和人脉的比拼。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国家之本,然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要搞好教育谈何容易。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和实施,历经22年到2008年终于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免费,而到2011年中国全部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才终于通过“普九”和扫盲验收,它意味着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另一个指标是教育投入占整个政府财政的比例,中国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并将4%的目标(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经过9年的努力到2012年中国也终于实现该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投入目标的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中国教育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当前面临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紧缺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学前教育阶段的表现是优质幼儿园有好老师好设施结果学费昂贵让人咂舌,基础教育阶段的表现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拼命让孩子多学才艺,甚至倾尽财力购买学区房。平心而论,父母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没有错,然而“不患寡而患不均”,有限资源的竞争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多少年前,中国父母心中孩子成才的标准一直是“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为了上名牌大学,就得上名牌高中,要上名牌高中,就得上好初中,依次类推到好的幼儿园甚至好的胎教,所以有人说要找中国高等教育的病根得往前推,只有改革中国的学前教育才能拯救中国的教育。在我看来,这是本末倒置,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问题,只有社会不惟学历惟技术能力,天下父母才不会把孩子读大学作为成才目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可以挖掘他们的专长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并最终从事最适合的职业,而不用担心生计问题的时候,父母们就不会为挤破头去争抢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公平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要改变人才的评价体系进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进行顶层的制度设计。8月18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报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其实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也许以后高考将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读大学也将不是唯一的成才途径;父母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考不上名牌高中,考不上名牌大学,读职业教育和学习专业技能照样可以受人尊敬,照样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但愿,待到改革落地时,天下父母尽开颜。(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黄朝峰)

 学习宣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系列评论

        一、中青网评:啃下改革硬骨头是民心所向
       
二、中青网评:三项改革疏通深改“动力源”
       
三、中青网评:央企薪酬改革“改”出了人心向背

责任编辑:褚津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