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瑞雪飘飘,那日子就过得格外快,离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但也有怀旧的人不无遗憾地说,如今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年味淡了,特别是在城市里,都不大像过年的样子了。
其实,年味是一直都有,也没变淡,变的只是载体和形式。“各领风骚数十年”,年味也在与时俱进,在以新的形式来表现。譬如旧年味里的腊月开始放鞭炮、写春联、贴福字、换门神,小年夜祭灶王、送财神,除夕的祭祖先、办年饭、守旧岁,年初一的压新岁、拜大年、逛庙会、舞狮子、踩高跷……随着岁月变迁,有的旧年味仍有着强大生命力,“年年岁岁花相似”,却也有的旧年味在慢慢消退,“流水落花春去也”。总的来说,是旧年味与新年味共同登台,各显身手,又相得益彰。
旧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入了腊月,四邻八乡,大街小巷,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可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知道放炮太多会污染空气,制造雾霾,于是就有节制地燃放爆竹,只在大年三十和初一放一挂,过过炮瘾,听听响声,也增添点喜庆气氛。
新年味之首,则莫过于微信、短信拜年。据统计,在2015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国的拜年短信就多达80多亿条,人均7条。有转发的拜年段子,有自撰的拜年金语,或讴歌幸福生活,或展望美好愿景,甜甜蜜蜜,热热闹闹。于是,一边看央视春晚,评头论足,一边给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发拜年短信,成为无数家庭里共同的景象。今年,微信大火异常,朋友圈热闹无比,可以肯定,微信拜年又会后来居上,大行其道,成为拜年的主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