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时下的穿越作品,更青睐古代,或更低级的社会。因为在那里,现代主人公先进的智慧,或对历史的洞察先机,终于有了举足轻重的用武之地,较古人多了一份优越感。这些主人公,或贩售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或卖弄现代文化创意,总能在短期内迅速积累大笔财富。而情感上,他们大多是所有人的焦点,众星捧月。可以说,现代人内心十分渴求的财富和成功,现代社会得不到的掌控欲,以及被万人关注、千人仰慕的梦想,在穿越作品里一一获得了补偿。而最终,大多数主角选择不求上进的米虫生活。这又体现了另一种价值观:在生存压力的重负下,现代人同时也渴求平凡安静的生活,以及永远有保障的享乐。两种价值观的交织,基本构成了穿越作品,为现代人缺啥补啥的走向。
其次,穿越模式可以极大满足人的猎奇心。尤其当白领们总是被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按部就班的人生,磨灭了激情和梦想时, “穿越”就像一剂强心针,让人一下子兴奋起来,重新激发对人生的各种想象。猎奇,素来是有闲社会的产物,也是当代大众文化的要素。
同为通俗文化,有人这样比较武侠和“穿越”:武侠里,华夷之辩的狭隘、家国天下的悲愤,在“穿越”里,都因现代人的智慧,变得云淡风轻。这是因为,新派武侠小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彼时中国历经百年屈辱,刚刚屹立,未来难测。于是大众文化领域,作者和读者都热衷于沉浸在“江湖风云”中,借此抒发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以此找回民族身份的认同。
而21世纪的穿越文化则完全不同。年轻人生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岁月里,他们是基于自己民族身份的独立自信,而非忧虑,向往着传统文化。同样面临国仇家恨, “穿越”更多呈现的是处变不惊的智慧。因此有人戏言,无论身处哪个异时空,都不忘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征服古人、外国人、异时空人的心。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兵法韬略、中医围棋等,都是大显身手的利器。而这个惊才绝艳、名动天下的人物,正是现代社会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你我他。
“穿越文化”,由此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祝福和期盼。因为它揭露了内心最本真的渴望,也寄托了年轻人对古今中外一切时空的想象。在穿越的世界中,人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自由驰骋,释放现代社会的压抑,塑造心目中的理想国。“穿越”是现代人以最“非我”的身份,对最“真我”的表达。主人公经常遭遇的信任与背叛、孤独与自由等问题,本不是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反而都是现代人内心的缩影和对现实的疑问。
鲍德里亚最具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就是 “仿象”。他认为,后现代文化是通过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真实是什么,只知道媒体的告知、平时得到的八卦和对符号的模仿。小说、影视、网游使人们忘却现实,脑海里充斥着视觉影像,由此获得了比现实更深刻的愉悦。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超现实的状态下,也更喜欢这样的 “虚幻现实”。
大众文化,从来不否定做梦,不否定通过各种作品,为当代人提供心理慰藉和历史想象。然而无论穿越到哪里,无论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成长和传奇,现实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依然会拉回我们的思维,不容半点逃避。在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日趋模糊的时代,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直面现实的失败,将成为时代赋予当代人的新拷问。(龚丹韵)
·莫少聪吸毒被拘14天 涉毒种类中不含冰毒
·温州染色馒头流入学校 警方抓捕三名制售者
·中石化“天价酒”调查“内鬼”或锁定高层
·广东佛山遭雷雨龙卷风袭击致14死 80人伤
·侯佩岑大婚捧花献为其一生未嫁母亲(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