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北大女硕士苏黎杰在京城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南阳另谋生路,结果找工作又是一再受阻。最后,她竟作出了一个让大家惊掉下巴的决定: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3月7日《东方今报》)
研究生当油漆工,类似这种高学历者与民工“抢食”的新闻,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已经不新鲜。而在北大学子中,像苏黎杰的这种惊人之举,也早有先例。比如,前些年,就先后有北大才子陆步轩、陈生等人卖起了猪肉,而且至今陈生已将卖猪肉做到了两个亿的营业额,并引发了包括中大、华工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生前往竞聘的“波澜壮阔”的场面。无疑,这些“奇人”的惊人之举,每一次出现都将“是否浪费人才”这个陈腐的话题再次引爆。
在我看来,不管北大生或高学历者当油漆工还是卖猪肉,继续纠缠于是否浪费人才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有多大实质意义。反倒是这种言称“知识贬值”的观念倒值得讨论。现实中,很多人还停留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种传统的思维窠臼中。在很多人眼里,诸如卖肉卖菜、种田养猪等事情是下等人干的。如果哪家的孩子读了大学尤其是名校,还进厂做普工或回家务农,总之是“天之骄子”吃不上“官饭”,则被认为是没出息的,就是一种人才浪费,是知识贬值。当事人就会成为别人背地里的谈资或拿来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
可以理解人们的这种看法,尤其是在现今就业形势严峻而“官饭”福利待遇稳定的背景下。人人都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没错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而为,如果盲目地好高骛远追求大城市、去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很可能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因求职屡遭碰壁而加剧就业的压力感。
苏黎杰当油漆工遭质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很多学子重知识轻技术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阻碍了许多学子的就业之路,也造成了近日媒体报道的应届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现象。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有多种。这就需要当代的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发散型”的就业思维,向基层进军。辽阔的基层蕴含着无数机会,有待于掌握现代知识的年轻人去开发、去发现。从陈生卖肉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此卖肉的非彼卖肉的,他在生猪肉零售市场掀起了一场“变法革命”。这显然是传统农耕社会中的单干户所不能胜任的。而苏黎杰当油漆工,我们不妨抱以善意的期待,以她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视野,也说不定能给“油漆工”这一职业带来“化学反应”;更何况,她所学的专业是环境设计,正如她所说:“建筑装修与地产设计同源,从基础做起也算不上浪费才华。”
无可否认,苏黎杰选择回乡当油漆工,是其在求职屡屡碰壁后的无奈之举。但她这种务实和从容的态度值得我们赞许。在我看来,这是苏黎杰就业选择的“理性回归”——她多次求职受挫,固然有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因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她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考分析能力等方面有所不足。而选择当油漆工,从基础做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她的不足。
苏黎杰当油漆工或许只是个案,但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所学与实际脱节,以及一些学子鄙薄技术工作的现象,则远非个例。不管如何,这都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如前所述,高学历者与民工“抢食”,最大的问题并非人才浪费,而是暴露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滞后,以及社会制度设计的不公。作为大学生自然应当反省,转变就业观念,但高校和“有关部门”更应该反思!(苗蛮子)原题:北大生当油漆工是教育理念滞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