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这是关于“社会幸福”之痛,反映的是物价、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民生之重和竞争压力。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月薪2500元都难以有幸福感。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8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2.9万元计算,2500元月工资刚好过平均线。但是谁都知道,能够过平均线工资的人,在这个社会已经是相当少的人了,因为我们国家贫富差距太大,有近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是达不到平均线的。这也是很多人对于统计局工资统计方法批评的原因之一。可是就是处于少数的这部分人,依然没有幸福感,连孩子都不愿意生,是该考虑了。而这种痛楚正是对于现实中“物价飞涨”、“房价疯涨”、“看病贵、看病难”、“教育乱收费”等问题的极端反映。
另外,这是关于“思想观念”之痛,不仅仅是对社会责任的逃避,也是对于孩子教育观念的僵化。中国发展到今天,物质、精神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然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水平。那就是给予的“物质”多、“精神”少,那就是给予的“干预”多、“自主”少。可以说,大部分“穷二代”不愿意生“穷三代”的主要原因是认为难以给孩子好的物质基础,其实他们都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精神方面的教育。“人穷志不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等,都是曾经多少成功人士的标本,可为什么今天的孩子们就承受不起了。
除了一味的埋怨社会,我们也应该认真地从自身来寻找原因,毕竟这个社会还需要进步,还需要发展,我们更多地还是要充满自信,充满奋斗。这才是民族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