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高考作文应是活的文学

“看不懂”岂能成为判低分的理由

发稿时间:2009-06-24 11: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每个人的视野都有局限,“看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将所有的“看不懂”统统打入另册,恐怕会落得个“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有两件新闻跟高考作文有关。一是,四川高考出现甲骨文作文,此外还有青铜铭文、大篆等多种古文字字体,但阅卷老师无人能识,请专家翻译后,最终因“偏题”而给判了低分。二是,湖北一考生的作文引发争议,一阅卷老师因“看不懂”而给了低分,而另一阅卷老师认为其有“卡夫卡的味道”而给了高分,两者相差整整40分。

  因“看不懂”、不符合某些人既定作文标准,便大笔一挥打入冷宫,在整齐划一的标准之下,不知有多少旁逸斜出的偏才怪才给扼杀了。无论如何,能用甲骨文来写高考作文,确实令人拍案惊奇,打破了很多人的想象极限,轻描淡写的一句“偏题”,不仅没有眼光,也显得没有气量。我想,如果经过考证该考生确实在古文字方面有惊人才华,为什么就不可以考虑破格录取呢——前不久,上海复旦大学破格招录一38岁三轮车夫为古典文献专业博士,一时传为佳话,这个甲骨文考生有理由获得同样的礼遇。

  高考中一分之差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40分的分量不言而喻。一篇高考作文在阅卷老师那里有着如此巨大的分歧,令人想想都有些后怕。每个人的视野都有局限,“看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将所有的“看不懂”统统打入另册,恐怕会落得个“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作文”不是某种僵化的语言公式,它也是一种文学,而且是活的文学。前些年,曾一度传出高考作文不得出现网络语言的规定,理由是“看不懂”。但如今,一些网络语言早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高频词,甚至必将进入未来的汉语大辞典,对超出自身经验的新鲜事物的排斥,才真的叫人“看不懂”。(曾 芳)

 

拜托,别在第一时间点评作文题目

作文考试也是人文考试

重复提起的高考作文命题

 

为何甲骨文作文受冷落

责任编辑:廖洁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