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习主席访问捷克专家谈】
作者: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王义桅
“怎么让捷克拔得头筹,我们也不能落后啊!”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捷克访问期间,中东欧媒体普遍的心态。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纷纷向习主席发出了访问邀请,探讨与中国在“16+1”、“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可能,主动实现与中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产业协同。看来,中捷关系已经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
示范一,务实合作成为对华关系主流。捷克,从原来欧洲对华偏见最深的国家之一,转而积极看待中国,务实抓住中国发展机遇,尝到了甜头,这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原来与中国有“过节”的国家,带来触动:只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积极发展与中国合作关系,中国也一定会积极推动双边关系快速发展。这一点不仅对欧洲,对亚洲周边邻国也一样。
示范二,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方兴未艾。捷克是“16+1”机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外方主席,积极支持、参与“16+1”合作机制,推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关系的整体发展。这给整个中东欧关系产生良好激励作用,甚至对欧盟也触动很大:“16+1”不仅没有挖欧盟墙脚,反而帮助消除欧盟地区发展差距,更好发掘欧盟优势。其他次区域合作也一样。这加速了有关国家、地区与中国进行自贸谈判、投资协定谈判的步伐。
示范三,拥抱 “一带一路”倡议前景广阔。捷克是首批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并通过习主席访问将此落实到政府间合作机制,实现中捷互联互通、发展战略对接、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为其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在这方面,英国去年带了个好头,捷克则今年也带了个好头。相信越来越多国家不仅心动,也将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示范四,中欧关系发展双边与多边并驾齐驱。近年来,中欧关系驶入发展快车道,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定位提升了中欧关系的全面性、战略性。这是中捷乃至中国-中东欧关系发展良好的保证。随着中捷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一半以上建立起了战略伙伴关系,确保了中欧关系的战略性。发展对华关系,欧盟国家可以双边、多边同时推进,相得益彰。这对于其他地区国家来说也是一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们强调与所在地区合作架构兼容、与域外国家包容,也是这个意思。
这样说来,中捷关系看起来“出人意外”地驶入快车道,其实是世界看中国更积极务实的象征,其示范效应不仅在中东欧地区发酵,在中欧关系中引发共鸣,在区域合作中大显身手,这就是中捷关系不同寻常之处吧。因此,习近平主席花了三天访问捷克,不只是历史性的,也不只是对泽曼总统两次访华尤其是参加去年九三大阅兵的回访,而是树立示范、建立榜样。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做法如出一辙,一定会越走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