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发改委决定不降油价,引来大量网友吐槽。即便网上十分热闹,事件层面的活动终究是要过去,但涉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不仅不能轻易过去,而且还应当举一反三,以求破解之策。
政府出台任何政策都会影响到“利益攸关方”的利益,由于利益调整过程中有人得利,有人失利,因而产生满意和不满意。所以,我们讨论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满意谁不满意,更主要的是讨论政策背后的考量,是不是坚持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政府部门过度使用裁量权,则有可能伤及契约精神,也就是社会赖以运行价值系统。
油价降还是不降,某种程度而言其实不是大问题,依照有车族的经济状态,不会有太多的人在意几毛钱的升降,所以网络上出现汹涌批评,其实超出事件本身,它反映的是民众对政府一些部门言而无信,缺乏契约精神的反感,同时是对一些官员思想观念僵化、执政思维落后于时代的不满。
当下中国,各级政府都面临着民众信任度的考验,这有规律性。革命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目,以及和实现目的的方式手段完全一致,即没有利益诉求的差别。执政阶段,随着利益和阶层分化,矛盾产生出来,再加上权力腐败在群众中有阴影,所以对每一政策、决策都很敏感,并且容易延伸和发酵。所以,维持良好的执政满意度,执政者脑子里一定要有一根弦:为人民执政。所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思维和价值观的不到位,在政府官员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若干年前,政府决定提高个人所得数的起征点,有部门领导竟然大谈政府因此少收入几百亿。政府不是利益方,其决定收税和减税都是因社会需要,着眼的是利益平衡、调节与满足,如果总是把政府作为一利益方,最终必导致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立,甚至造就既得利益集团。
上述道理不难理解,所以,政府决定不降油价一定预想到社会反应,既然如此为什么仍然迎着上?事实并非“权力任性”那么简单,实际上有传统思维或价值观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国家至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种价值观既与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相吻合,更与党的终极追求相一致。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性质和价值系统,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观。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政党秉承什么样的理念执政,都不能简单否定,只是需要强调,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大幅调整,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更新观念,注定发生冲突。
以军队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例,过去很长时间里,采取助民劳动。为什么当下除大的救灾行动,部队很少再搞街头做好事或助民劳动?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计划经济、集体经济状态下,军队只要参与社会劳动就是惠及广大群众,而军队是由人民群众供养的,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发生了分化,这时部队再进工厂农村助民劳动,可能惠及的就不是广大群众,而是企业主、农场主。再比如,很多人一直认为“国企代表国家利益”,表面来看是这样,但制度不到位,利益关系不明晰,国企也会异化、蜕化。诸如此类都说明,抽象的利益远不如具体利益来得实在,如果不从观念和制度上实现突破,人民群众最终享有的可能就是一个概念和符号。
上述种种告诉我们,到了需要深度思考和调整价值系统的时候了。那么,政府该从哪里做起,以保证科学执政、有效执政?强化契约精神,并且政府带着做起。为了深化认识,这里引用人们较为熟悉的小故事。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毗邻着两座陵墓,一座是美国第十八届总统格兰特的陵墓,一座是无名幼童的陵墓。1797年的一天,幼童堕崖身亡,悲痛的父母给孩子修了一座小坟墓。后来,土地转让,孩子父母与新土地主人订约:永远保留孩子坟墓。一百年过去了,土地几经辗转,契约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1897年土地被政府收购,用作建造格兰特总统的墓地,于是出现了国家总统陵墓孩子墓毗邻,又过一百年,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一百周年之际,市政府在修整格兰特陵墓的同时,修整了孩子的坟墓。为了启发世人,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撰文讲述孩子墓地的故事。对此,一位中国作者写了这样一段话:“从对一个孩子墓地的爱护和尊重,可以见到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不是光靠喊口号、作报告、写文章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要靠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和社会上每一个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事情做起。”
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原因,我们很难形成西方式契约精神,但仍然要点滴积累,尤其是拥有较西方权力大得多的政府,更应发挥标杆和引领的作用,这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