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0月以来,江苏盐城官员张翕飞前后两次,将总计6笔价值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开。这个“退贿清单”一经公布,就在单位内外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有网友也怀疑他在自我炒作。(3月23日《扬子晚报》)
官员主动退贿,本是极自然的事情,却为何在单位内外引起“震动”,且不被人理解、饱受非议?
张翕飞看似特立独行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富于勇气令人钦佩的行为,是在彰显奉公守法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因为在张翕飞看来,公务员利用特权谋取不当利益,对其他行业的从业职员有不良的示范作用,“医生、教师、法官等拥有特殊权力的人,都有利用权力谋取不当利益的便利”,他认为由此导致的职业道德滑坡显而易见。但这种本应人人恪守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扭曲与淡化,甚至于连坚持、坚守都不能理直气壮,于是张翕飞的行为才显得孤单与另类。
最引人关注的是张翕飞不愿收礼,却没有悄悄退掉而是高调对外公开退贿。张翕飞解释是,如果悄悄退掉,起不到弘扬正气、净化风气的目的,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找我办事不需要送礼。
其实,作为社会的一员,张翕飞这样做,不只是标榜个人的清白,更是希望影响周边的环境。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基本的是非标准,但在一定的群体中,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巨大,于是在一个群体中,一些人会放弃了个人的是非标准与选择,随波逐流适应群体环境。但这种行为方式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现实中,一些权力集中的单位与部门,由于“潜规则”的侵蚀,一些人放弃职业道德、突破法律底线,在相同的环境下共同谋取不法利益,你捞、我捞、大家捞,权力大的大捞、权力小的小捞,没有权的利用职务之便也要千方百计捞一把;你掩护了他,他暗示了我,我也会对你提供“方便”,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群蛀现象”,最终让这个群体被“共同利益”所挟持,落入违反党纪国法的深渊。
铲除腐败的土壤,需要每个人承担责任、付诸行动,更需要用制度来推动。我们希望,随着公众对腐败危害认识的深化与改革的深入,制度与体制建设逐步完善、周密,到那时,张翕飞退贿这样的行为就不会受人质疑,更不会是引人注目与争议的热门话题。(尹于世) 原题:主动退贿不应形单影只还受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