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今天繁忙的你,幸福吗?

发稿时间:2010-12-16 09: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幸福了吗?”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新书中问,“富人抱怨,穷人抱怨,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有关数据也显示出收入与幸福感逐渐背离的趋势,1979年至2005年GDP的平均年增速为9.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0%和7.0%;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2005、2006年中国城乡居民总体幸福感分别为3.79、3.73、3.64,呈下降趋势。(12月15日 《了望东方周刊》)

  幸福感是一个人人可言说的话题,由此出现了“每个阶层都有不幸福的理由,但在彼此的对望中又都是幸福的‘他者’”。不过,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奚恺元表示,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加幸福感,现在的中国人比20多年前要幸福得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居民幸福感和收入背离的现象呢?

  事实上,就世界范围来说,居民幸福感和收入背离是一种普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伊斯特林悖论。经济发展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一般来说,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会应当同步增加,但令人遗憾和困惑的是,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同步均衡增长,产生了所谓的“伊斯特林悖论”。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伊斯特林等学者的研究,在过去的50年中,尽管收入不断增加,但美国和日本国民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欧洲自1973年开始有记录以来国民幸福感也没有增加。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国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滞后于GDP增长,在笔者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劳动保护差,劳动者精力透支和职业枯竭,而各种权利权益得不到保护更是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中国职工的总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基本上每10个在职人员就有3个人的工作幸福度偏低,工作压力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二大痛苦源,占痛苦来源的16. 5%。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国人的幸福感怎能提升呢?

  进一步说,我们除了看到不同步外,还要把幸福感当成观测社会问题的“听诊器”,正如医生观察病人那样,否则,只能在不满中走上不满。道理很简单,一个各方面都运转良好的社会,一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并行不悖、平衡发展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人民群众的幸福赶持续下滑,这个社会的发展就可能失衡,甚至引发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就要对这个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反思。作为检测社会运转的指标,幸福赶更多地发挥着“听诊器”功能。

  一个民众怨声载道的社会不是幸福的社会,“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社会也不是幸福的社会。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关注公众的幸福感,要关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幸福感的状况。

  另外,不应把幸福感与GDP的关系看成是对立的。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但这决不是要在GDP与幸福感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没有财富的积累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民众的幸福感。对GDP,应重视之而又不以之为尊。将GDP与幸福感等指标相互补充,作为考察社会发展进步的依据,才有益于社会的和谐。

  研究显示,在人均GDP较低的阶段,GDP的增长使幸福曲线的上升坡度很陡,而到了人均3000至5000美元的水平之后,GDP进一步增长并不能带来同比例幸福感的增长。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居民收入和幸福感不同步的正常性,也要站在幸福感是观测社会的“听诊器”的立场上审视这种背离,否则,就是遮蔽。

 

热点推荐:

 

方舟子控诉“童话大王”作品“很黄很暴力”

新拆迁条例解读:违建不补偿回迁应就近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卓志严重违纪被调查

林丹谢杏芳相恋“七年之痒”终修成正果

加拿大军机救援300多受困暴风雪民众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