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党风廉政网廉情公示栏目内的财产公示页面截图。
王传涛
9月21日起,湖南浏阳拟提职的75名领导干部在浏阳党风廉政网上公布他们的所有财产,预示着酝酿半年的浏阳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终于出台。浏阳模式,因其公开资料最齐全、公开方式最大众,而被称为“最彻底”模式。但是,24日晚9时半许,记者却注意到,网页的公示内容已关闭,页面提示“公示期已过,感谢您关注”。(9月26日《齐鲁晚报》)
相比较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和四川宜宾等地的财产公示而言,湖南浏阳因“公开资料最齐全、公开方式最大众”而被给予了最重的期待。我们翘首以盼,盼望着浏阳财产公示能像当年发动“秋收起义”一样,引领一股新的时代潮流,更盼望着浏阳此次政治改革探索能像“浏阳鞭炮”一样“一炮走红”,并能在全国起到制度范本的作用。
可是,直到第一次财产公示结束两天之后,媒体才披露了此事,普通民众才知晓了此事。笔者不禁有此感悟:无论媒体和民众如何寄予期待,原来到头来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在公示之前就是不“昭告天下”,等到我们民众想看之时,却发现已经过了时限。谁能否认,浏阳首例财产公示不是在“打马虎眼”?
这可能是一种无意之举。但是,我们必须追问,酝酿了半年的财产公示为什么没有放在公众的“镁光灯”下进行?这不仅仅是公示期限“仅三天”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直接关系着浏阳市政府的诚意及公信力问题。如果财产公示有诚意,那就应该在财产信息公布之前,通过一切宣传手段明示天下,包括当地媒体及群众,更包括全国民众。如果财产公示只是在“小众”范围内进行,那么,这已经不叫“公示”了。
财产公示是一个新事物,就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一般羞于见人,但是,“丑媳妇是早晚也要见爹娘的”,总不能像刘谦的魔术那样遮遮掩掩、故弄玄虚吧。
财产公示制度已经在我国走过了15年的历程,这足以体现财产公示改革背后的艰巨性、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困难性。在此语境之下,任何一个敢于进行财产公示的地方都应该获得掌声,湖南浏阳更不例外。但是,既然是第一次,我们就更不应该让浏阳改革“自说自说”下去,这个时候,“求全责备”是必要的。要知道,只有公开的“公示”才是进步的,也只有经受住全国民众监督的公示才会成为真正的制度范本。
· | 不妨给浏阳公示官员财产一点掌声 |
· | “长发遭停学”是一种扭曲的审美观 |
· | 该剪的不是女生长发而是学校的强权观念 |
· | 性骚扰范围界定值得商榷 |
· | 重拍《还珠格格》实属瞎折腾 |
· | 从齐某萍杀亲碎尸案看媒体的“暴力美学” |
· | 刘翔夺亚军,后果很“严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