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莫让年轻人的焦虑成为“中产社会”的阻力

发稿时间:2015-07-29 08: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年轻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减肥与恋爱。”最近一期某娱乐节目,一位年轻选手说的一段话,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其实,这句话的背后,恰好折射出当下年轻人很可爱,我们别把他们想得太复杂。

  可是,让年轻人感到郁闷的是,社会总是对他们过度解读:有年轻人喜欢TFBOYS,就觉得他们审美有问题;有年轻人抱怨房价高,就觉得他们急功近利;有年轻人使用网络语言“屌丝”,就指责年轻人使用不雅语言。于是就呈现出有趣的现象,只要年轻人稍微标新立异,就会招致一片反对声。

  其实,很多人只看到年轻人任性的A面,却忽视了还有心酸的B面。一些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白+黑”和“5+2”的工作模式,职业竞争的压力,同事关系的淡漠,上级领导的压制,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有被“炒鱿鱼”的风险,这些对于年轻白领来说并不陌生。即便他们的工资收入可能过万,但是在医疗、结婚和生子面前,这点收入显得“不堪一击”。

  有年轻人愤愤不平地说:“不是我们太肤浅,而是社会让我们太焦虑”。为了出人头地,年轻人以20多年为代价的正规教育,换得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但是进入工作岗位的他们发现,高等教育的扩招,给他们带来的教育优势的消解。尽管如此,这些年轻人有了孩子后,还是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谋取与自己一样或更高的社会地位。

  当然,年轻人还要面临户籍制度的“合法拷问”。的确,在二三线城市,户籍算不上有多重要。不过,很多留在北上广的青年,一纸户口成为一只拦路虎,与底层的农民工一样,青年的移民梦面临着孩子上学、买车、买房等诸多现实的“指标问题”。在北京,有的外地的学生为了获得户口,选择能解决户口的村官岗位,但必须接受干满三年的前提条件。对于他们而言,户口的差异不是表现在“农村—城市”之间,而是体现着社会认同。让人感到可怕的是,附着在户口上的优越感,拷问着这些年轻人集体的自尊。

  英国的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提出: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身边人。就现实的情况而言,年轻的白领并不属于强势的群体,也算不上弱势群体,而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很多年轻人都习惯性地向上看齐,用富裕群体的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参考,却回避下层群体的生活方式。有的女孩宁可下班回家吃泡面,也要买LV的包。看似这样的行为显得有些分裂甚至是矫情,本质上透露出了他们缺乏安全感。他们内心中混合着恐惧与自信,异化为矛盾的结合体,能否上升和维系现有地位,成为他们的焦虑。

  事实上,青年人焦虑不仅仅伤害自身,而且损害我国中产阶层的形成。对于留在城市中的白领青年,被视为中产阶级的后备军,政治上是稳定的力量,经济上能促进消费。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是底层社会群体效仿的对象。可是,随着这些青年的社会焦虑蔓延,他们逐渐变得政治冷漠、无力消费、心态失衡,其焦虑和自保情绪也泛滥开来,甚至如同小市民一样斤斤计较。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成为稳定的中产阶层人士。

  来自草根青年逆袭为“中产阶层”真正的阻力就在于:相比于强势群体,这些年轻人只拥有逼仄的生存空间;相比于富裕家庭,这些年轻人在经济上毫无优势可言;相比于精英阶层,他们的社会资本处于短缺。与其说是青年群体正在焦虑,不如说是我国在培养中产阶层遇到的困境。

  因此,莫让年轻人的焦虑成为“中产社会”的阻力,全面深化改革就不是一句空话。户籍制度改革,让年轻人拥有更加宽松的竞争环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年轻人看到向上流动与背景无关而与能力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年轻人看到公平公正的力量,年轻人才不再充满戾气。此时,年轻人的焦虑走了,橄榄型的社会离我们还会远吗?(章正)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