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风口浪尖的衡水中学,又开始上了热搜榜。最近,被誉为“全国十大知名高中之首”的河北衡水中学分校在浙江平湖揭牌。舆论奔走相告:这标志着以高考重点录取率高、军事化管理等为标签的河北名校衡水中学正式进驻浙江。
有人认为此举是社会和学生的共同选择,也有人称“引进衡水模式是浙江素质教育的倒退”。乃至最近,浙江教育部门的官员很不客气地直言,“他是个应试教育的典型,他眼睛里只有分数没有人。跟我们浙江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合,他们认为是先进,我们认为是落后的,我们浙江不需要。”
检索新闻可知,衡水中学在外地开分校,也不是头一遭,比如四川、安徽等地,早就敲黑板上课了。但此次,在身为教育大省、高考大省的浙江遭遇如此怒怼,究其根本,不外乎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激烈对冲。
衡水中学和衡水模式固然不是神仙罗汉,但,它真的是你想象中的洪水猛兽吗?话分两头:一方面,有人在微信公号上吐槽,说“把孩子送进衡水中学,是我一生犯下最大的错……”甚至刚刚还有人编造出假新闻,说清华大学对全国百余所中学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衡水中学在内的一些中学被评为“劣质中学”。结果呢,弄得清华大学出来辟谣打脸。另一方面,抛开衡水板上钉钉的教育成绩不说,有几个细节令人深思。比如2017猴年春晚后,衡水中学文科721班同学总结出一份春晚政治考点,瞬间在朋友圈刷屏。活学活用至此,关键还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比如3月1日,权威媒体报道称,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委会筹办的2017学生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大会新闻说明会在京召开。6份学生提案中,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政协社团学生提供的提案素材成为一大亮点……林林总总、桩桩件件,衡水中学似乎又并不是“传说中的坏衡水中学”。
我们当然没必要为一所中学背书,也不是说衡水模式就是国字号的教育正途。而是在各色骂与黑之间,秉持思考的理性、评价的客观。
第一,衡水中学能让家长“路转粉”,看起来,靠的是考试成绩,本质上,则是阶层固化的焦虑。今年初,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说家长在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中的支出规模超8000亿元。这个数字可能比较抽象,但它已经接近2015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的两倍。倾家荡产把孩子往补习班里送的家长,会讨厌衡水模式吗?
第二,有什么样的高考,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如果以为消灭了衡水中学就是素质教育的胜利,这想法就好比买了空气净化器就以为消灭了雾霾一样滑稽。且不说衡水中学究竟是怎样的内里,但其合法合规地创造出高考辉煌、把穷孩子最低成本地送入名校殿堂,这对于纺锤形社会结构来说,恐怕也可称之为功不可没。如果嫌弃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完全可以用“法治”杠杆来调节,而犯不着以口水来决定学校的走向。
第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者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能相容,更不是鱼和熊掌不能得兼。提请关注几个悖论:当我们痛恨应试教育的时候,却又拿应试的成绩当做评价学校及教师的重要杠杆;当我们鼓呼素质教育的时候,却又很难说得出自己做了哪些很有素质的教育实践。看看每年寒暑假补课成风的学校,就知道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必有一些一边骂着衡水中学、一边又在搜罗衡水真题的荒唐。
我们希望中国的教育是健康而理性的,但是,不能忘记一个前提:自古以来,教育不仅承载着文明传播的使命,还肩负着社会流动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用“十个更好”来回应民生关切,排名第一的,是“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第一层内涵,就是人人享有、人人出彩。如果地方教育均衡能真正贯彻到位,如果地方教育资源能真正查漏补缺,哪还有衡水分校的一席之地?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更是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全面深改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改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于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说,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衡水中学进驻浙江事件,在教育场引发的热议,也许是个宝贵的契机,它提醒我们关切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的百年大计。只有立足于公民成长的教育、裨益民族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康庄大道。及早厘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将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索清爽,把指挥棒的高考改革列为前提性任务……这些问题解决了,也许衡水中学就祛魅了,而基础教育也才会真正以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姿态,奔向更辽阔的远方。
在全面教改与全面法治的语境下,衡水中学“开分店”,也许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