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开辟鸿蒙的谬误是种毒药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7-03-19 09:2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蔡恩泽

(资料图)

  近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课文引发了部分教师和家长的热议,甚至被质疑是“假课文”,在误导小学生。

  作为启蒙教材,小学语文内容应严格筛选,真实性和科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方面尽量做到完美无缺。可事实上,由于编辑水平的局限或其他原因,小学语文教材总是出现一些错误,甚至是常识性错误。这一次是爱迪生7岁那年用镜子聚光的办法,使妈妈手术成功,故事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爱迪生小时候,根本还没有阑尾炎手术。以往,人们还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发现把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的时间搞错,还有《燕子专列》、《月球之谜》等课文中出现自然常识方面的问题。

  针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错误,有专家竟突发“奇思妙想”,说可借此鼓励小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培养他们跳开教材探寻真理的兴趣和本领……这种观点无异于鼓吹在小学教材中植入“试错”功能,让学生边学边挑错借此提高知识鉴别能力。但这明显有违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是不成熟的:他们观察力较为肤浅,而记忆力具有机械性和无意识性,以表象记忆为主,同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必背古诗75首,其中大部分古诗只要求学生知道大概意思,博闻强记,并不要求充分理解,老师也没有必要作过度解读。这就是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背诵,铭记在脑海中,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再慢慢消化理解,乃至运用。这就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在这样的认知规律制约下,要求小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跳开书本进行穿透性观察、有意识记忆、创造性思维,这有违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质。试图让小学生以怀疑的观点,从浩如烟海的书本知识中寻觅到碎片性错误,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教材首先要有真实性保障,特别是通讯、传记、说明等,是作为真实表述而存在的文体,其第一要素就应该是真实。如果教材不真实,连最起码的历史真实、自然真实、社会真实都不能做到,很容易误导童心,让小孩子产生书本上的知识有可能不对的错觉,进而影响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热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指的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对小学生来说,跳开教材提高探寻真理的兴趣和本领,是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的问题,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不因教材内容而僵化思维,一切按“本本”循规蹈矩。这是另外一个认知渠道,即所谓“读无字书”。而并不意味着专门让小学生耗费精力从课本中“挑错”,通过跳开书本上错误或者通过实践纠正书本上的错误,去增长探寻真理的兴趣和本领。这样苛严的学习要求,其实是把少儿学习成人化。

  再者,小学课本是启蒙教材,不是学术专著,没有必要提倡批判性吸收。小学生没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儿时对知识的汲取会影响终身,哪怕是一丁点知识错误也会酿成一辈子错误,更要求教材内容绝对正确。试想,如果小学教材中植入“试错”功能,教师和学生整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知道会在哪里踩响知识错误的“地雷”,岂不乱了套?

  作为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重要教材,《幼学琼林》可谓包罗社会万象,但其中更包含着许多颠仆不破的道理,这些道理可以说是在当时认知水平下“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登峰造极之作。还有《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都是如此。作为万世圭臬的幼儿教材,必须要做到传承优秀文化、体现当代认知、开启科技之光的要求,否则,就是毒药,贻害无穷。

  求真应当是小学教材基本导向,不容跑偏。教材的编写者仅从文学性或教育性角度去考虑其价值去编写教材,显然是不够的,应当以严谨、科学、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篇课文。追求科学的求真精神应该一以贯之。课本是教育的重要源头之一,保证源头真实,是教材编写者的应有之责。(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蔡恩泽)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