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与时俱进守住乡愁自信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7-02-15 11:1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武亚姮

  编者按:万象更新、筑梦前行。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随着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难啃的硬骨头摆在面前,诸如农村发展、创新创业、城市房价、就业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当代青年。对此,中国青年网推出“这么看 这么办”青年新状态系列评论,助力青年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这么看 这么办”青年新状态系列评论之一

(资料图)

  两年前,王博士的返乡记平地一声雷,惊起争论无数。如今,返乡文依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试图用家乡一角窥探中国现代农村的全貌,他们或因修公路盖楼房而喜,或因物质精神文化落后而悲,不变的是身在他乡心系故土的情怀。

  返乡记的火爆抓住了两个关键词:故乡、农村。如果只是铺陈乡村一隅,未必会舆论四起。而王博士们在文中处处透露出的“乡村已无药可救、病入膏肓”的观点才是引发争论的导火索,也将青年网民割裂成为两大阵营。积极的观点将年轻人选择在城里买房买车、外出打工都视为经济的好转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些许拜金颓靡的风气只是发展当中不可避免的状况。悲观的观点则认为农村已病入膏肓。不仅物质条件难以与大城市相比较,曾经的世外桃源如今也沾满了铜臭气,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充满金钱交易感的婚姻、对于知识的不尊敬无不显示着现代乡村的没落凋敝。

  出现这样的两方相争有现实的原因。“还乡体”并非无病呻吟,它伴随着城镇化的大潮而来,潮涨潮落之际,给农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都暴露出来。尚存的贫穷、基础设施不完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是看得见也无法逃避的现实,感情淡漠、利己拜金、不尊重知识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把这些问题孤立地来看,就极易出现唱衰的论调。但需认清的是在城镇化的大环境下,这些都是在新旧社会秩序的冲撞摩擦中产生的,往后看是比先前更加贫穷落后的农村,向前看是城镇化不可扭转的趋势。所以,以现阶段的个别农村问题,概括整个农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概括城镇化的好坏与走势,未免会有偏颇。

  青年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所怀的个人情绪不同,也都会造成认识的偏差。在外务工、求学的青年人,看惯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在巨大的落差之中,便忽视了农村所向前迈出的每一步,只觉得小乡村没落凋敝。但毕竟时间的纵轴上,农村近十年的发展速度变化同样璀璨夺目不可忽视。虽然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瓦解与新思想并不能无缝衔接,但产生迷茫、陷入困顿都不意味着乡村走向衰亡与败落。就像汇集着所有优秀资源的北上广是在建国几十年后才走在世界一流的位置,中国乡村的进步需要的也是时间和机会。

  所谓农村问题,都是中国问题。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不能再以城乡割裂的思维看待农村发展,而是要纳入整个国家的治理框架。2017年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1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国家重视农业之心、振兴农村之力可见一斑。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支持,对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彻底执行,传统乡村不难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找到恰当的位置,弥合断裂的价值。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作为建设农村的有生力量,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守住乡愁的自信。不仅要对农村发展抱以信心,也要看到农村面临的问题,并投入无限智慧解决这些问题,让农村成为年轻人投身奋斗的理想之地。

  纵观“返乡记”的舆论热潮,思想智慧的充分撞击对社会发展百利而无一害。其讨论涉及到了经济、文化、民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事件本身对引领公众参与探讨有难得的借鉴作用;其内容在个人、媒体、社会组织各方不同的立场中实现了百家争鸣,为当代青年提供了理性看待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也为参与城乡治理、造福百姓的决策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良性社会秩序的营造,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关注农村,我们要拒绝悲情。“知识与农村并无藩篱,破败与再生并无鸿沟。”我们所呼唤的不是原始的田园牧歌,而是属于现代人的全面小康。只有增强农民的话语权,消弭权利方面的“城乡差距”,才能逐步解决农村问题,完善中国社会的治理体系。(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武亚姮)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