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东北经济终于缓过劲来。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吉林省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辽宁省工业用电量连续2年负增长后,在今年8月、9月开始企稳回升。黑龙江经济也在稳步攀升。
东北经济整体向好,说明之前“唱衰”东北的声音是无稽之谈。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绝不是唱衰者眼中的“弃子”。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攀爬,东北三省在中国经济整体向前洪流中正在归队。但东北三省还未到缓口气的时候,要把增长势头转化为发展动能,要把转正趋势转化为前进习惯,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还要继续反思,我们最大的增长潜力、最可挖掘的新动能到底在哪里?
以中国的国情看来,我们从来不是资源禀赋有多好的国家,今天我们能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时保持中高速增长,很大原因在于中国人的精神力。再看中国的各省各地,也绝不是资源位置禀赋更好的地方,但发展能力却更强。对一度迷失的东北地区而言,再来枚举“有多少纸面上的资源禀赋”已经意义不大,而今最重要的则是,我们要明白, 只有振“心”东北,才能振兴东北。
在以色列农耕区,每隔百多二百米就能看到地下埋藏着(为了减少蒸发)一米多直径的黑色塑料储水罐,从罐中引出的蓝白色输水干管,和大田上无数滴灌和喷灌系统相连,就是这些密如蛛网的浇灌管线,让毫无生机的浩瀚沙海长出了品种繁多、高产稳产和无污染的蔬果,不仅满足了本国人的需要,还成为大宗的出口之物。而这些地方曾经是荒漠,让荒漠变成蔬果天堂的,正是以色列人的不服输会琢磨的钉子精神。
30年前的浙江义乌是一个很少有外人知道的小地方,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人多地少,资源贫乏,是一个穷乡镇。但义乌人自古就有经商习惯,农闲时人们便摇起拨浪鼓,挑着装满糖的箩筐,行走在浙江周边的城乡,用自制的糖换取鸡毛、牙膏壳等废品。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做成鸡毛掸子或将鸡毛当作农田的肥料改善土壤,将牙膏壳卖给供销社当废品回收。正是这种“鸡毛换糖”的精神,让义乌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创造了亚洲闻名的县域经济新模式。
一个个案例证明,现代经济对资源条件的依赖越来越小,精神智慧的变量能催生出一个个经济奇迹。从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计划,国家投入万亿级的巨额资金输血东三省,东北经济虽然间歇性回暖,但依然积重难返,深陷沉疴。事实已经证明,东北最需要的不是资金和资源的援助,而是自己想发展会发展的内驱力。李克强总理就说过,中国经济能保持长期中高速发展,因为我们有韧性、有潜力、有回旋余地,这对东北同样适用。东北人过去是闯关东过来的,天寒地冻,深入未知险境,有闯劲有韧性。今天东北要重拾“闯关东”精神!
孟子曾经说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为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东北人的命运,掌握在东北人自己手中,唯有自己想发展想谋出路,东北才有希望。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历史上盛行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干,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正所谓“人定胜天”。
东北曾经在共和国历史上举足轻重,68年前,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辽沈战役扭转乾坤,中国命运随之逆转。毛泽东说,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68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一轮东北振兴,就是一场新“辽沈战役”。习近平指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没有东北的振兴,焉能轻言中国的全面崛起?东北走出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今人定能胜过先人。东北人要痛定思痛,重新找回当年铁肩扛鼎、勇闯血路的拼搏精神,打破思想牢笼,改革行政制度,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与全国人民共同豪迈走进新的时代。
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人心是所有事情的支撑点、核心的核心。论精神,论斗志,东北人历史上从不缺乏。今日对东北人而言,论发展我们什么都不缺,最缺的还是唤回曾经的血性和干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筚路蓝缕,破困前行,把东北和中国的未来扛在肩上,勇猛杀出一条血路。
东北,前进,前进!(程振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