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评
金秋十月的黄金周,充斥着收获的满足,相聚的欢愉,出行的潇洒,像是一场盛大喜剧的开场。然而,每逢佳节事故多,车祸、踩踏、生产事故等重大惨剧却总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恰逢重大节日、喜庆气氛中发生的事故、意外,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伤害更加沉痛。让佳节和事故说拜拜,才能让“喜剧”变“悲剧”的戏码不再上演。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称,今年十一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89亿人次,同比增长12%。当出门旅游成为越来越多国民的黄金周必修课,人流、物流的集中,群众性活动的增多也就不可避免。而官方统计显示,国庆节期间的重特大事故相对多发,高于全年每周的平均值。特别时期,旅游安全保障压力也迅速加大。
今年十一首日,仅荆州长江大桥就发生16起交通事故。而往年的数据更加让人揪心:2006年10月1号,重庆市区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冲上路沿,坠落桥下,造成29人死亡,21人受伤;2011年10月7日,滨保高速天津界内一辆大客车发生侧翻事故,造成35人死亡。除却黄金周,其他节假日也并不能在事故中幸免,混乱的人流往往极具安全隐患。2014年热闹的跨年夜发生了上海外滩踩踏事故,这起悲剧最终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都用血的教训给我们以警示:节假日的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
大量安全事故死亡并非无可避免。事故没有“完全的意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故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疏于排查疏导,旅游局、公安部、交通部等相关管理部门担负着保障全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在节假日期间更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国家旅游局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要求各地要提前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旅游安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控措施,严防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其中,旅游景点作为人流最集中的地区,更要有一套完整的游客分流应急预案,只有控制好高峰时段的游客总量,才能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而交管部门则可通过加强数字监控设备,智能监测点系统、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通过更有效地监测交通和拥堵数据,改善交通流量,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同时加强农村、山区、风景区、度假区等密集地区的管控,以及大型商场、市场、超市及大型娱乐场所、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严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节假日,正是检验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最佳时机,面临的工作难度大,责任和压力骤然加重,但预防事故、挽救生命义不容辞,更是须臾不可松懈。执法监管人员要本着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树立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值班值守,提前对公共场所作风险评估,事先准备好预防和应对措施,严防因措施不落实、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责任事故。如此,才能在事故发生前,防患于未然。
安全之痛敲响生命警钟,悼念的同时更须吸取教训。安全出行,仅是严查严管还远远不够。文明在心,才能安全出行。提升安全系数,远离悲剧,关键还是每个人都提升规则意识、自律观念,增强认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严格遵守相应的法规,严禁超载超速,避免去人流密集场所,让文明出行成为自觉选择。
节假日应是美好的,高速路拥堵的“壮观场面”、旅游景点的“人山人海”不应成为节假日代名词,惨烈的事故、生命的悲剧也不应成为节假日关注的焦点和痛点。我们不需要在事故发生后,各方悲痛沉重的反思、掷地有声的表态和措辞严厉的口诛笔伐,更不需要用鲜血和教训打造制度安全的笼子来换取更多人的安全意识。而是需要一份实实在在的责任,需要全社会主动提升意识,一起拧好出行的安全阀。而这,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中国青年网评论员杨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