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康熙帝身后的畅春园

发稿时间:2015-04-22 08:55: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宋瞳

 

  明清两代,北京西郊成为王公大臣以及皇家青睐的避暑之地,其中清代帝王兴建的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以三山五园之称享有盛名。今天,前三园保留相对完整,圆明园唯遗迹存世,而畅春园破坏最为彻底,仅余改建后的寺院山门两座。作为康熙帝驻跸之所和三山五园中最早兴建落成者,畅春园在清史上无疑有重要地位,但如今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康熙皇帝去世后,畅春园几乎被遗忘。本文试利用清代官私文献史书,特别是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的相关记载,对康熙朝之后的畅春园状况略作勾勒。

  逐步演变为纪念性祭奠场所

  康熙二十六年畅春园落成后,皇帝即奉太后、太皇太后前往,至康熙六十一年清圣祖驾崩,其一生中屡次驻跸于此。关于畅春园的设计布局,乾隆时期于敏中等奉敕编纂之《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六言之甚详。畅春园时分中、东、西三路,建筑设计有居住、办公、游憩等不同功用。其中史籍屡见之澹宁居,即为康熙皇帝听政之所。可以说,畅春园之规模,于完工之时便已完备,此后渐行添置改造,臻于极盛。

  畅春园的重大转折发生于康熙六十一年。该年十一月十三日,自南苑前来养病的康熙皇帝暴崩于青溪书屋,之后隆科多传诏,胤禛即位,引发无数是非。此事乃著名历史悬案,而畅春园也因此成为帝位交替的舞台。雍正皇帝即位后,对畅春园及周边进行了数项改造,将其作为纪念康熙帝之所。

  首先,驻军与祭祀:

  雍正年间,胤禛没有前往畅春园住宿,在《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看不到关于畅春园的安排。唯雍正元年六月上谕:畅春园应常驻军队,取代原有的轮值卫兵,并修建兵营房舍供其居住。次年四月,房舍修造完成,总计达到一万间。所派兵丁隶属护军营,自贫穷无依、品行端正之八旗子弟中挑补。由朝廷负担迁移及生活费用。园林警戒例由八旗护军营负责。康熙驻跸畅春园时,护军营需自京城轮班前往。雍正帝即位后,圆明园取代了畅春园。雍正四年六月,上谕拨发帑银,建立屋舍,命三千护军常驻警戒,从此免去护军营轮替之苦,也使园林警戒制度有所改动。

  雍正皇帝改住圆明园后,畅春园失去了往昔繁华,更多成为怀念其先皇之处,与祭祀联系在一起。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下简称“活计档”)载:“(雍正元年)七月初四,怡亲王谕,天穹宝殿、钦安殿、中正殿、畅春园、慈宁宫、旃檀寺、嵩竺寺、圆明园、养心殿佛堂每一处,酌量做西瓜灯一二对,送去悬挂,钦此。”此后直至雍正三年,每年均有挂灯记载,仅雍正四年未提及圆明园、畅春园二处。

  清朝宫廷中,儒释道三家都有其相应地位。上述挂灯之所,几乎均为清廷佛道二教道场或帝后寝宫。挂灯日期为七月十五,道教以此为“中元节”,乃地官大帝诞辰。地官主管赦罪,故此日成为道家解罪救难之节。佛教据《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事,本有“盂兰盆节”,宣扬普度慈航,孝敬父母。佛教传入中国后,渐与传统习俗融合,定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正日。民间此日有祖先灵魂返家探视之说,故于家门挂灯,为先祖魂灵引路。清宫于此日前后制作灯具,悬挂灯火,很明显是承此习俗。而畅春园其时无人居住,挂灯应为雍正皇帝祭奠其父之意。

  其次,陈设变化:

  清朝皇家园林均比照内廷陈设完备,但在雍正朝“活计档”中,与雍正初年圆明园不断扩建,兴修池台、增设家具相反,畅春园原有陈设不断被搬移,唯佛龛、佛像等还有所添置。如雍正三年八月十一日,做成紫檀木彩画洋金塔一座,雍正皇帝谕:“再照此塔样做一份,塔内漆盒做高些,盒内居中添一高台,将原供的玉石盒放在漆盒内居中。送在畅春园呈供。”雍正四年“活计档”中,多次记载自畅春园搬出物件。如三月二十四,载总管太监王朝卿、刘国兴、安太交来琴数张,其中“畅春园琴二十八张”,与丰泽园、懋勤殿、瀛台、乾清宫、静明园等十九处宫殿交来之琴一同“着将弦对准,于二十六日、二十七日送来呈览,钦此。”类似记载尚有几处,这些细节或许说明园中已无需此类娱乐性器物。

  再次,兴建恩佑寺:

  雍正年间,畅春园中最大改变为兴建恩佑寺。据《清实录》记载,恩佑寺落成于雍正三年四月,乃雍正为悼念其父所建。此地紧邻青溪书屋,雍正时期康熙帝的“御容”(即画像)被供奉于此,乾隆时移奉安佑宫。

  恩佑寺与乾隆时期兴建的恩慕寺,两寺山门为目前畅春园保留之唯一遗迹,故此得到了文保部门与史家的重视。但关于恩佑寺的兴建过程及规制,官书记载简略,目前所见最为完备的描述,仍出自《日下旧闻考》。据载,此寺有山门两重,正殿两座。汉传佛教规制,与所有敕建寺庙一样规模完备。

  该寺对联匾额,皆为雍正帝御笔。而据“活计档”载,山门、各殿匾额及众多供奉物件,均为次年加以制作。此后,雍正皇帝常于进出圆明园时,前往行礼祭祀。据文献载,他还曾因阴雨连绵,于康熙帝御容前祈祷放晴。另外,刊刻圣祖御制诗文集后,受赐大臣也都到恩佑寺道谢。

  乾隆朝太后居所与恩慕寺修建

  雍乾时期三山五园园林区逐渐成形,而经过世宗朝十三年的扩建,圆明园已经彻底取代畅春园。乾隆三年正月,为便于皇太后颐养天年,乾隆皇帝重新整修畅春园。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因为新造园囿损伤民力,另一方面圆明园与畅春园相隔咫尺,十分便利。

  此时,畅春园空置已久,设施陈旧需加以翻新。《清实录》载,乾隆三年正月,皇帝亲临现场,视察修缮情况,同时将太后居所分别定名春晖堂及寿萱春永。《日下旧闻考》载,两处均在畅春园中路,规模为:“二宫门五楹,中为春晖堂五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后为垂花门,内殿五楹,为寿萱春永。左右配殿五楹,东西耳殿各三楹。后照殿十五楹。”原本居住于圆明园长春仙馆的太后,随后正式移驻畅春园。至乾隆四十二年太后去世,弘历屡次亲往畅春园问安。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去世。因畅春园为太后久居之所,“暂停灵于此,待应行诸事结束后,再行奉移泰东陵安葬”。同时,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丙辰,弘历召见军机大臣面谕,将循祖父康熙帝为孝庄太后建永慕寺例,为其母修建恩慕寺。非为礼佛供神,只为寄托哀思,令军机大臣记录此意。三个月后,恩慕寺改建完成,工期迅速,乾隆皇帝对此也非常满意,嘉奖了相关人员。这也成为该园的最后一项大工程。

  自此之后,直至乾隆皇帝驾崩,恩佑寺、恩慕寺都成为其前往畅春园的祭奠礼拜之所。他还下谕,规定日后圆明园为理政办事之所,圆明园内长春园并同宫内宁寿宫,为其本人归政后颐养之处,而畅春园因地近圆明园,便于尽孝,应作奉养太后、视膳问安之地。且抄存上谕,令日后子孙务守。乾隆六十年八月,《实录》中出现了“管理畅春园、三山事务”这样的官衔,首次将“三山”及畅春园并提,除圆明园外,所有园林地位一致,交内务府管理,地位逐渐边缘化。此后,曾为清代园林之首的畅春园,也与清王朝一起,走向了残阳日暮。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